【心智战争】确定战略的顶层设计(2.6.1)



作者:张知愚         订阅号:心智战争(xinzhizhanzheng)

确定战略的顶层设计


在战争理论中,“战略”的定义是“针对敌人确立优势位置”。杰克·特劳特从这个定义中得到启发,给他和艾·里斯共同提出的理论命名为:“定位”。

词语是人类的超级符号,在前面提到过:**在发现“革命”这个词之前,他给自己使命的定义是“**”。

**就意味着**对象满正政府是正统的,革命则直接宣明了自身行为的正当性和正统性,革命对象则变成了一个反面的存在。

杰克·特劳特在提出“定位”的定义之前,他和艾·里斯共同发现的理论名字叫“岩石”,意思是在每个广告都应该基于一个单一的强有力的概念。

艾·里斯说,“岩石一词要表达什么?是要表示这是一个人们无法质疑的理念。”

岩石,显然不如定位更准确。岩石是名词,定位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应用范围更广。“定位”一词来源于战争,符合心智“商场如战场”的认知。

在华杉之前,早就有“用已有的文化概念创作广告”的说法,但是只有华杉把这种创作方法命名为“超级符号”之后,“超级符号”方法才真正诞生。否则,人们怎么讨论它呢?

没有命名,没有词语,没有语言,人们只能像原始人一样指指点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杰克·特劳特是名正言顺的定位之父。

杰克·特劳特坦言定位理论就是来自战争理论。他在《商战》里说:

营销方面的最佳书籍并非由哈佛大学的教授所写,也不是由通用汽车公司、 通用电气公司或宝洁公司的人员所写。    

我们认为,关于市场营销的最佳书籍是由一位名叫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普鲁士退役将军写的。此书名为《战争论》,出版于 1832 年,书中描述了所有成功 战役的战略思想。

定位理论丛书里,很多书名都带有战争的色彩,《商战》,《营销革命》,《22条商规》。

在《22条商规》之前,有一本很有名的书:《第22条军规》。很明显,《22条商规》使用了“关联定位”的技术,利用了读者对前一本书的认知。有趣的是,《第22条军规》的作者约瑟夫·海勒也是广告行业的,写这本书的时候他在一家广告册销售公司工作。

在第一版的《定位》封面上,直接写着:争夺用户心智的战争。

后来的版本,这行字变成了英文。“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这行字变大了。

心智缺乏安全感。所以心智需要信用背书。“有史以来对美国影响最大的观念”显然是一个强大的信任状。

而“定位是争夺用户心智的战争”这种表述,很多人可能看不懂,当他看到“心智”这种专业术语的时候,常常会犹豫一下,甚至可能不知道这是一本讲营销的书。

而且不会有第二反应想想什么是心智,因为心智容量有限

新版本的调整,把“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字体变大,告诉读者首先这是一本讲营销的书,是一本美国人认可的书。

然后才看到小字:争夺用户心智的战争。

定位理论毫无疑问也是一个品牌。封面的设计也遵从品牌的规律。

首先是识别你的类别:营销类图书。在前一版本的错误得到了及时纠正。

然后是识别你的不同:争夺用户心智的战争。定位理论的核心就是竞争发生在心智中。这个不同,是读者选择你而不是别人的理由。

接下来是信任度: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

所以《定位》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的变迁,就充分说明了心智的特点。对于心智的争夺是一场营销的战争,战争中在双方实力相当或者相差不大的时候,战略就显得极为重要。

真实的战争需要战略指导,发生在市场中的战争,也需要战略。 杰克·特劳特和艾·里斯分手之后,里斯继续他的品类分化理论,特劳里则把定位带到了企业战略制定的领域。

特劳特认为定位不仅是营销的核心,也是经营的核心,更是战略的核心。一旦确立定位,就要将定位执行到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

这和华杉讲的“顶层设计”理念一致,华杉认为品牌顶层设计的顶层是企业战略。

所有的事都是一件事,首先要讲品牌设计和战略设计是一件事。

品牌战略就是企业战略,企业战略就是产品结构,包装设计和广告创意就是产品再开发,这所有事都是一件事,就是品牌顶层设计。

自上而下,一层层系统解决。没有顶层,则任何一层都不成立。

为了说明商战与真实战争的联系,特劳特在《商战》中提到了历史上的几场战役:

马拉松战役:公元前 490 年 

在马拉松,1.5万波斯(现称伊朗)人在雅典西北部的马拉松海湾登陆。他们面对的是 1.1 万雅典人。在数量上希腊人处于劣势,但他们拥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即步兵方阵。

每一个希腊士兵都举起盾牌(看,盾牌,超级符号),连接在一起,这样既保护了自己,同时又部分保护了位于自己左边的人。 波斯人无法适应步兵方阵,他们只习惯于单打独斗。

6000 波斯士兵在 200 名雅典士兵面前倒下,成为经典的赫兹对阿维斯战役的早期翻版。 在马拉松战役中,稳固确立了集中兵力团结作战的军事战略。 

索姆河战役:公元 1916 年 

随着一种致命的新式武器——机枪的投入使用,“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开始了。一项技术的进步又一次加强了防守方的力量(就像五六十年代电视在市场 营销中的作用)。     

关于这一点,没有比 1916 年索姆河畔的战斗表现得更有力的了。1916 年 7 月 1 日,在一个星期的炮火准备后,英国士兵和法国士兵跳出战壕,向更大的战场进军,却遭遇在德军猛烈的机枪火力下。     

盟军仅在头一天的伤亡人数就达到了 50000 人。战斗持续了,140 天。血战的惨状史无前例。     

索姆河畔血染的土地带来什么战斗成果呢?只不过是前进了 5 英里。      

第二年在康布雷,英国初次使用了坦克。这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在 20 年后 才得到重视。

坦克在头一天投入使用时,就进军 5 英里,这相当于索姆河战役中所有步兵的战斗成果。不幸的是,这一战果并没有被步兵巩固,英军仍在很快地丧失阵地。

但是我觉得,特劳特列举的这些战役,不能够充分展示定位理论的战略选择价值。我下面列举的几个例子,更能说明战略选择的价值:

发生在中国的楚汉之争;三国分立;中日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发生在朝鲜的鸣梁海战。发生在中土世界的精灵族和半兽人之间的战役。

楚汉之争:公元前 207 年

不管是对秦军作战,还是对刘邦,项羽都屡战屡败,很少有败绩。刘邦正相反,屡战屡败,打赢的时候很少。但是最后的赢家是刘邦。

刘邦能取得最终的胜利,除了知人善任,敢于分利,不拘小节(也就是没有道德感和契约精神)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占据了战略位置:汉中。

汉中是秦朝的首都,并且有山河为要塞,四周都有屏障,土地肥沃,易守难攻。实力不如对方的时候,可以防御,保持有生力量,吃饱喝足了再出来打仗。

项羽自然也知道汉中的重要性。但是他代表的是楚国利益集团,楚国和秦国有上百年的世仇,这就导致项羽在对秦作战中过于残暴。

长平之战坑杀二十万秦军,进入汉中之后又火烧阿房宫,整个对秦作战,前前后后杀了近四十万秦人。

旧恨加上新仇,项羽不只是秦国贵族的仇人,也成了汉中百姓的仇人。所以项羽不可能一直占据汉中。

而刘邦是怎么做的?他进入汉中后,秋毫无犯(这个成语就是从这来的),还跟汉中百姓约法三章(这个成语也是从这来的)。

见到阿房宫里的美女财宝后大为惊异,但并没有纵兵劫掠(和项羽形成鲜明对比),并且从秦宫拿到了大数据:全国的户口分布,税收典册和山川河流图册。

刘邦获得了汉中百姓的认可。项羽是刘邦的对手。对汉中百姓来说,项羽是仇人,刘邦是项羽的敌人,仇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刘邦就成了汉中百姓的朋友。

仅在汉中一年,刘邦就以三万人的队伍出发,召集近六十万大军攻打彭城。即使在彭城惨败,损失一半兵力之后,还能再次召集人马和项羽抗衡。这和他得到了汉中百姓的支持,是绝难分开的。

一方面刘邦占据有利位置,一方面获得了汉中百姓的认可。人和与地理都在刘邦这边,他只要静待天时就可以了。

项羽用一次又一次战斗上的胜利,让自己走进了战略上的困境。刘邦在很多次的战斗上失败,但是在关键的战略选择上做对了。占据汉中,爱护百姓,获得了道义上的支持和地形上的优势。

三国分立:公元 207 年

三国分立的真正时间是哪一年?不是刘备占据了湖北湖南,也不是刘备占据了四川。而是刘备和诸葛亮见面的那一年,公元207年。

在两人见面之前,刘备已经46岁了,在那个人均寿命很少超过60岁的年代,刘备是妥妥的老年人了。在公元207年之前,他一直在中原创业,当时全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在中原,被曹操挟持的皇帝也在中原。

但是中原在曹操手里,南方在孙权手里,刘备去哪都混不开。直到他见到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四川这个地方,沃野千里,易守难攻,是刘邦成就帝业的地方。四川就属于汉中平原,刘邦当年占据的汉中和四川大体是一个地方。

历史证明,刘邦、刘备以及更前的秦人,都是占据了这个有利位置,才成就了大业。

用军事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话说就是,他们都确立了针对敌人的优势位置。用营销专家迈克尔·波特的话说就是,刘备创建了一个有利的定位,并以此形成一套独具的运营活动。

这个位置,容易防守,还有足够的粮食。敌人实力强大的时候,我可以休养生息,秣马厉兵,等候时机。等到天下有变了,出现利于我的时机了,再出来抢地盘。

如果企业能占据这样一个位置,岂不美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