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解雇暴击:避免员工沦为职场“活死人”

解雇、辞职、离职、裁员、另谋高就……职场分手,是很多人绕不开的,很多人面临职场分手,多多少少会有一些痛苦,不管主动辞职还是被动离职,离职人或者管理者,其实都有压力。

之所以想和大家聊这个话题,是因为近期在看杰克韦尔奇的一本管理著作:《赢》,第8章谈到的“分手”,有一些共鸣,引发个人对解雇更深层次的思考。(不同职场阶段读这本书,感受不同。)

你是否还记得自己遭遇的第一次离职场景,目睹同事离职或者自己离职。

2002年,我在第一家公司,第一次看到同事离职,看着不远处瞬间收拾一空的办公桌,他低声的和周围同事告别,我对这个毫无征兆的离职场景有些失落,尽管离职的那位同事,我并不熟悉,离职原因也不清楚,反正,就是离职了。后来,自己经历过了离职,经历过了解雇别人,慢慢对离职和解雇不断刷新自己的认知。

工作了十年后,我才对离职有了更坦然的心态。

辞职和解雇,职场前十年,我的感受多数是痛苦的,到后面,逐渐感悟到,个人和企业的告别,也可以是轻松的,因为辞退或离职,多数原因可能是不适合,既然不适合,那就接受事实,寻找新的契合点,满怀希望迎接新的开始。

离职过程中,最纠结、最尴尬、最浪费时间、最消耗能量的阶段,是“活死人”阶段,当然,这个阶段是可以避免的。

说到“活死人”这个词,或许会有人想起金庸小说,“终南山后,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但今天要说的活死人,源于杰克·韦尔奇的名著——《赢》。

写“活死人”,蛮纠结,就怕对号入座,先说一下,这篇文章不针对任何人,BLUES也没有任何解雇计划,仅仅谈一种职场现象,期待让更多人对离职解雇的感受体验能更加坦然,虽然这个想法过于理想。

在职场,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每个人价值观不同,认知自然有差异,所以,对解雇,对“活死人”这个名词,在企业管理者与被解雇者的眼里,各有不同的含义。

三种职场分手

在公司管理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解雇员工的场景,如果处理不好解雇这个事情,就会引发一系列麻烦的事情,对员工,对企业都会有不良影响。

辞退员工的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最直接的,不用犹豫的辞退,第一种,员工因为违反企业倡导的价值观(不少企业倡导正直的品行);第二种,经济低迷,企业裁员止损,这是目前疫情期间很多人可以感受到的生死存亡;第三种,业绩不佳或者与企业不契合被解雇。

第一种,多数企业会把普世的正直善良的道德标准作为企业价值观,因为企业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组织形式,要在人类社会获得发展,自然要符合大多数人认可的道德标准。所以越是大规模的企业,越容易在道德层面受到社会关注。

企业里面的价值观塑造,多数是从小事做起的,毕竟,普通员工能遇到大事的概率本来就不大,在腾讯的几年时间,我遇到与“正直”相关的事件,80%是小事,例如某工作优秀的骨干员工,因为虚报了几张打车票,就被解雇了,而且这件小事,还被马化腾进行了邮件批示,所以,对于虚假报账这个事情,可想而知,在腾讯是会被震慑的,所以腾讯的“高压线”就会深入人心。

再看比较著名的事件,阿里2016年9月13日的抢月饼事件,5名程序员因为写脚本抢购了124盒月饼遭到解雇,包括一名技术大牛。

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到阿里对价值观的重视程度,这两天又发生一起更大的事件,先并不做判断吧,看看后续发展,也看看阿里如何处理,为避免这篇文章发不出,我就不细说了,也没法细说,因为大多数人是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先放一张媒体报道截图作为记号,或许媒体也是吃瓜群众之一。这个事件,必将成为企业运营的一个经典案例。

大家对企业管理层,可以有一个更常识的认知,不管是什么层级的管理者,首先,他还是一个人,具有人性的弱点,例如贪嗔痴,人的进化,就是不断减弱人性弱点的过程,但难以根除,本质还是人啊。

所以,遇到第一种情况,违背企业价值观遭遇解雇,作为管理者,不用有片刻犹豫,当断则断。杰克韦尔奇认为应该让公司上下都明确知道发生这种不幸的原因,让每个人都清楚破坏规矩可能带来的后果。

BLUES在自己的带团队过程,遇到解雇不够正直的员工,但有个别时候,出于当事人个人的感受,并没有公开一些事情,难以说对还是不对。后面,我越来越清楚透明公开对于一个团队是多么重要,从一开始就培养大家的透明意识,后面就能避免不好公开的尴尬,因为我们事先就清楚公司是会透明公开的,这对团队也是一种意识提升,尽量避免不正直行为。

对于不正直的当事人,那就给自己一个教训吧,不要报以侥幸,好聚好散,自己长个教训,不要去做违背价值观的事情,不要小看这一点,很多时候,一些职场大牛就是因为一点点麻痹大意,一不小心翻车的。

第二种,遇到企业裁员,这也没什么好抱怨的,如果把企业比作人,裁员,就是一种自我调整,譬如人的身体变差了,就会自我调整,去脂增肌,是常见的方式,一些低效的部门,就是身体的多于脂肪,就会被裁掉,保留核心的高效的部分,以求获得新的发展,毕竟带着一身肥肉,是难以提高效率的。当然,在当前企业,你所在的部门或许是脂肪,但换了一个组织,或许就是肌肉,或许就是血液,那就赶紧寻找一个更适合的企业。

规避的方法,那就是让自己成为肌肉,而不是脂肪,这个肌肉的标准,不仅仅是公司要求,而是用行业的最高标准激励自己,能做到行业高标准,根本不在乎是否会被公司解雇。

然而,很多人是不理解为什么要有这么高的目标,是企业压榨么,打工心态的人,迟早会被淘汰,只有不断以创业的高标准来衡量自己,落实到行动,落实到结果业绩,才有强大的自信,不会担心被解雇,即使遇到大环境不好,有处于行业中上水平能力的人,是不会被淘汰的,在自己的小环境,依然如鱼得水。

对于企业管理者,要做的事情,当然就是不要盲目冒进,虽然难以避免遇到大环境不佳,业务调整,但在启动新业务,做新尝试的时候,还是需要谨慎而为,企业最大的浪费,很多时候就是贸然上了很多新项目,造成极大损失,甚至打击核心团队士气。

第三种,业绩不佳或者与企业发展不契合,这是最复杂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管理者容易犯三种错误:行动太匆忙,不够坦诚,拖得太久。



解雇过程易犯的三种错误

第一种错误,行动太匆忙。

当某个集团的城市分公司来了一个新的负责人,他发现团队里面一团和气,有一位小组长TOM在能力上明显达不到要求,甚至因为自己呆的时间够长,经常挑战新负责人的权威。偶尔,TOM还会在在私下的聚会中,通过挖苦或者看似讲笑话的方式把自己的抱怨发布出来。另外,由于能力不够,他对团队的管理力不从心,也无法培养团队新人。

终于,新的负责人在一次接到客户投诉后,对责任人TOM爆发了一直压抑的不满,于是对TOM发布了解雇通知,TOM接到通知后,不仅是惊讶,而且是勃然大怒,他叫嚷着“这家公司从未这样开除过员工!”

TOM在当天离开了公司,但是,他在离开前,再次在自己的小组内抱怨了分公司新的负责人。后果是,在TOM离开后,一场对公司新的负责人不满的敌对情绪被挑拨起来了。一些员工,感到TOM在被解雇之前,没有得到足够的警告,于是他们对新的负责人心存怀疑,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谁会是下一个忽然被开除的人,于是,影响到团队整体战斗力的下降。后果是,这位新的负责人花了3个月时间恢复大家的心理平衡。

所以,BLUES的感受是,千万不要忽然匆忙发解雇一个人,也许难以避免有事出突然,但还是需要给出合理的理由,例如对一个喜欢抱怨的人,不能一直容忍,然后忽然爆发,而是从企业文化方面,平时就建立起不要抱怨的文化,倡导坦诚沟通,鼓励员工有任何建议意见,直接和管理者交流沟通,例如FACEBOOK每月一次的CEO扎克伯格的员工面对面公开回答问题。

第二种错误,不够坦诚。

当事人没有任何心理准备,解雇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意外暴击,明明平时都是说自己表现不错,怎么突然就被解雇?这样,就会引发当事人的抱怨,他的抱怨,一定会引发他周围的小圈子的共鸣,进而怀疑公司管理团队,不再相信公司管理者。

因为误会的存在,所以,离开的员工会继续抱怨,他会成为公司负面消息的代言人,说自己平时兢兢业业,忽然就被无能的管理者踢出了公司。

公司的管理者必须清醒的知道:每一位离开公司的人,都会继续代表公司,他们可以继续说公司的坏话,或者赞扬公司。

所以,对员工的评价,千万不要搞无缘无故的爱和无缘无故的恨,无缘无故的嘉奖或者解雇。

管理,需要有一个统一标准,千万不要平时宽松,解雇时候忽然变得严苛,要让员工清楚的知道绩效的标准,这些年流行的OKR管理方法,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员工与管理者共同制定双方都认可的目标,目标符合SMART原则。

  •  S——具体的(Specific)

  •  M——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  A——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  R——要与其他目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elevant)

  •  T——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ound)

每个月进行一次目标回顾和员工辅导,每个季度或者半年进行一次评估考核,这样就在很大程度避免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标准不统一,信息不透明,沟通更加坦诚,让员工对个人状态的认知有个清晰的过程,尽量减少进行提升或者解雇时候的突发性。


第三种错误,拖得太久,诞生活死人


文章标题出现的“活死人”就出现在这种错误里面。


团队里面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某人将要被解雇,可是却拖了很长时间才采取行动,结果是,办公室内出现极其尴尬的情况。当事人知道自己将要离职,于是无心工作,他的直属上级也不会安排重要的事情给他,他的下属,也知道自己的头儿将要离开,忐忑不安的猜测未来的替换者,这个小组的工作必然停滞。


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原因很多,或许是解雇过程**现僵局,一时之间难以找到接任者,或许是管理层把表现不好的人放在进退两难的位置,希望让周围同事看到——而且赞成——解雇决定的必要性。借此来证明自己的谨慎,走到了第一个错误的另外一个极端,从行动匆忙变成拖得太久。


避免三种解雇错误的办法


杰克韦尔奇给出了如何避免解雇过程中易犯的三种错误的办法:


办法一:不要制造大的意外。

办法二:将耻辱感减到最小。


不要制造大的意外,前面也讲过,跟员工坦诚沟通,建立严格的业绩评价体系,给员工提供正确的信息,从过程到结果都是透明的,员工就会清楚自己的处境,自己的能力水平,当自己的认知足以判断是否待在一家公司的合理性和未来发展,自然就比较容易理解是否会获得晋升,还是会被淘汰,解雇,或许就会变成员工的主动寻找新的机会而辞职,和企业友好分手。


杰克韦尔奇给出一个对管理者的忠告:是的,那位员工的业绩非常糟糕,但是知道他离开之前,你一定要竭尽所能,不要让他产生被周围的群体排斥的感觉。


企业管理者需要知道和帮助团队的成员获得提升,薪酬是一种劳动后的货币交换,获得成长则是另外一种非常重要的奖励。


BLUES也给出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发经验,就是让员工在企业中获得成长,在岗位上的能力达到行业的中上水平,具备行业视野的竞争力,这样,员工才有独立的能力,不惧怕解雇的风险。


遗憾的是,在不少人的眼里,对于公司管理者要求的学习提升,给出的学习机会,总是会认为在被迫的付出额外的休息时间,把学习当成公司安排的工作,无法体会管理者背后的良苦用心,所以,遇到那些建议你学习提升,独立思考,以行业中上标准要求你的管理者,报以一点点的感激吧,你的提升,确实会让团队变得高效,确实会帮助管理者,更多的,其实是帮助你自己。


所以,避免被解雇的脆弱,避免做公司的“活死人”,就是让自己不断成长,超出常规的成长,才有可能豁达的在职场获得更快的进步。

对于管理者,又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个体是难以改变的,一个不爱学习,缺乏成长意识的人,其实是很难改变的,所以,与其在后面像老爸带娃一样去逼着员工学习成长,不如在招聘阶段,多花时间精力,招聘到愿意学习,有活力,有**的人作为团队成员。


这是一个两难问题,BLUES写这篇东西,是深感自己在职场前十年,蹉跎岁月,不思进取,没有方法,不懂反思,只知道忠诚的蛮干,遭遇了极大的痛苦,才知道改变自己,才知道学习与成长的含义,才有了职场下半段的醒悟与行动,才有了工作的变化,才有了这个坚持原创7年的公众号。


学习成长,不是口号,行动起来吧,与大家共勉。


==============

公众号作者:BLUES(兰军),两个男孩的爸爸,致力于教育科技产品打造,深圳梅沙科技合伙人,原迅雷产品总监,腾讯、YY语音高级产品经理,公众号ID:bluemidou,原创运营了6年公众号,写了700多篇原创文章,欢迎留言交流。

长按二维码关注BLUES,给你带来好运气!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