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而已!职场中年危机其实是个伪命题

绝大多数电视剧都是以美好心态去审视世界,如今《三十而已》被成为“烂尾”的结局:

顾佳为夫所累,离开魔都,努力经营着茶厂;王漫妮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宣布出国留学;钟晓芹摇身一变成为拿到100多万稿费的畅销书作家;

可是五年后呢?

顾佳的茶厂是否可以抵御经济下行的冲击? 学成归来,已处于“职业高龄”的王漫妮是否能找到满意的工作?钟晓芹是否已成为一个“过气作家”?

是的,如果从人的职场生涯来看,三十岁可以“而已”,三十五岁才面临真正危机。比如前几天来自某大厂的“劝退计划”:

没有签订终身合同的,不再续签;对于签订了终身合同的员工,从事项目需要向90后汇报工作。其中高龄指的就是1980-1985年之间出生的,在公司没有就职高管职位的员工。

三十五岁是职场大多数人最纠结、敏感的年龄。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个年龄以上的中年群体都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阶段,虽然经验丰富、阅历十足,但随着新鲜血液的加入,他们学习工作能力强、更有干劲且人工成本较低,显然让中年群体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

具化到工作中,它意味着投递求职简历时可能会收到“年龄不合要求”的拒信…也可能意味着,哪怕已经做到了大公司的高管,也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这个年龄段的大多数人,都在经受着职场压力。

职场压力肯定是不可避免,好与坏都由自己决定,或成长,或奔溃。它如同一把双刃剑,一面会把你割疼,拉你沉沦;另一面会赐你力量,助你重生。每一个在职场中历练沉浮的人都要有趋利避害的智慧。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做出预判,设想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然后努力地做好应对准备。如果事先没有一点准备,到时候很可能会惊慌失措,没有还手之力,最后只有挨打的份。

提高自己的不可取代性

据网上一项统计显示,职场中年困境到来的大多源于学习动力的下降,从而导致竞争力的降低以及可取代性的提高。只有在最初做足“可变”的准备,提高自己的不可取代性,才能应对这万变的时代。而“可变”的就是自身的能力。

分析自己所从事的职业需要哪些能力,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去做好自己的能力规划,并使其一直提升。只有这样,当职场困境来临时,才能临危不惧,毕竟“是金子在哪都能发光”。 职业生涯的战场随时可以转化,而能力则是这条路上不变的护城河。

有个词叫“副业刚需”,大意是说发展副业是30岁后成年人该有的自觉。

在不影响主业的情况下,拥有一份副业可以大大加强对外界风险的抵御能力,不用再怕因被裁员而失去收入,也可以在职场困境到来时更加理性、从容。豆豆兼职、闲不住等平台正是满足了大多数人的需求,感兴趣的朋友们过来看看吧!

也许有人会说,做一份工作已经很累了,哪里会有时间发展副业?关于这个问题,歌德早就给出了答案:只要我们能善用时间,就永远不愁时间不够用发展副业,寻找工作之外的赚钱渠道,同时积蓄资源和人脉,是规避职场困境的安全垫。

职场生涯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困境。只是压力性质与状态不同而已,人到中年压力增大,但是阅历与经验下,抗压能力也在增强,关键在于如何面对。直面危机,才能解决问题。

职场中年危机其实是个伪命题。

– End-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