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超市场预期了?因为市场根本没正经研究拼多多……

本文仅代表怪盗团团长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正式的投资建议。

拼多多昨晚公布了财报,我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超预期”。

“超预期”这个说法,近年来被滥用了(另一个被滥用的说法是“正如我们的预期”);但是,拼多多的第二季度业绩确确实实超过了绝大部分人的预期:收入增长的比预期快,亏损额比预期少,最重要的是用户数量也比预期多。

你能想象,拼多多现在有3.66亿月活用户、4.83亿年度活跃买家吗?以上数字与淘宝的差距已经不大了。你能想象,拼多多现在有48%的GMV来自二线以上城市吗?你还敢说拼多多做的是“五环外生意”?还敢说它是个卖假货的地方?

如果我是拼多多的竞争对手,我晚上肯定会睡不着觉,因为现在的拼多多看样子不可战胜;如果我是拼多多的投资者,我晚上也会睡不着觉,因为这份财报太好了,好得不像真的。如果黄峥遇见过一千零一夜里的灯神,对方允许他许一个愿,他想要的就是这样一份季报?

外电对拼多多2019年2季报的报道

拼多多的财报当然很好看,但是为什么超出市场预期这么多呢?一半是拼多多自身的问题,这家公司在投资者关系方面一直很保守,披露的数据不够,很少进行公开交流;另一半是市场(投资者)自己的责任。

坦白说,市场其实没有正经研究拼多多。美国投资者就不说了,他们能把“拼多多”的拼音读对就不错了,他们一般只能理解“这是一个面向中低端消费者的社交拼团电商平台”,以及“它跟腾讯的关系很好”。

至于中国投资者,包括境内的、以及境外(含港澳台)说中文的投资者,又能好到哪里去呢?跟快手一样,拼多多的“调性”与专业投资者太不符合了。专业投资者一般是毕业于名校、居住在一线城市的白领,他们会很高兴地刷抖音、上B站、玩《王者荣耀》、偶尔看看微博、睡前淘宝;但是谁会真的去使用拼多多?

有一个方法可以便捷地判断,你有多少个微信好友在拼多多买过东西——在微信搜索框里输入“拼多多”,选中官方公众号,系统会显示“你的XXX位好友也关注了这个公众号”。其中的原理是:只要你在拼多多小程序买过东西,就会默认关注它的公众号。我有1800多个微信好友,其中只有180多个关注了拼多多公众号,覆盖率略高于10%。我的绝大多数好友(大约1100人)都是专业投资者,可见拼多多在他们当中的渗透率有多低。

我的微信好友确实只有182人关注拼多多

相对于投资圈对拼多多的质疑、冷淡、矛盾态度(别误会,拼多多当然也是有死忠粉丝的),在电商圈子里,对拼多多却几乎是一边倒的看好。2018年7月,我曾经咨询过三个电商平台的朋友:拼多多还能火多久,天花板在哪里?

朋友A:在GMV突破1.5万亿之前,我看不到什么天花板。未来肯定是往上走,慢慢的品牌化,吸引高端消费者。

朋友B:其实,拼多多就算继续做五环外生意,应该也能高增长两年?

朋友C:如果你是品牌商家,想做活动,微信+拼多多肯定是不错的选择吧?所以,拼多多会有一块很大的品牌市场。

说白了,电商圈看好拼多多的理由无非是三条,逻辑很简明顺畅:

第一,中国还有巨大的电商下沉市场没有开发出来,不仅四五线城市有“下沉需求”,一二线城市也有(所谓“五环外”);

第二,微信的巨大流量基础,在历史上未能高效地用于电商行业(虽然京东拿到了微信一级入口,可惜没有用好);

第三,拼多多的“趣味拼团玩法”,确实能吸引一批消费者,他们并不仅仅是贪小便宜——在拼多多App里,甚至有还不错的H5休闲游戏可玩。

第四,在大部分标品(尤其是白牌)方面,拼多多的性价比非常高;消费者若不在乎品牌,可以在拼多多买到许多耐用的日用品。

我在拼多多只买过一条苹果手机充电线

其实,在拼多多崛起之前,可能连腾讯自己都不确信:微信的流量究竟可不可以高效地利用于电商?拼多多给出了肯定的答案,直接开启了两个潘多拉魔盒:一个叫“微信生态系统”,一个叫“私域流量”。

所谓“微信生态系统”,就是以小程序、公众号为代表的,包括电商、媒体、游戏等诸多品类的应用生态。或许微信今后会进化成一个“手机操作系统”,取代今天App Store的大量功能,谁知道呢?

所谓“私域流量”,就是微信群、朋友圈、微信个人会话……等等“私人领域”的流量。除了拼多多,趣头条、瑞幸咖啡也占了“私域流量”的便宜,更不用说有赞、微盟等技术服务商了。严格地说,目前我们理解的“私域流量”仅限于微信。

不过,如果把拼多多的崛起完全归功于腾讯,那可就大错特错了。电商是一个“苦活儿”,关键在于运营、在于执行力。在阿里巴巴,你可以找到许多大专毕业甚至没读完高中的、完全从基层崛起的人才,因为电商行业要的就是完全的“接地气”。腾讯缺乏这种“接地气”的能力,而拼多多恰恰有;而且,京东也有,美团也有。所以腾讯只能打一场“代理人战争”——自从2014年把电商业务打包卖给京东之后,它就意识到自己不宜亲自下场做电商了。

微信是拼多多的一个竞争力,但不是全部竞争力

话说回来,当拼多多的业绩一飞冲天之时,压力就转移到了阿里身上。虽然阿里的季报也很亮眼,但是发完季报之后股价没怎么涨;在拼多多发完季报之后,阿里巴巴下跌了。至少有一部分投资者认为,拼多多的强势崛起将意味着阿里的衰落,甚至阿里对中国电商市场近十五年统治的结束。

本怪盗团团长并不赞成上述说法。(肯定会有人以为这是一篇阿里的软文,但是这真不是,我确实有几个阿里的好朋友,他们都没有给我钱!)

阿里对电商行业的统治,根植于对“商品”,也就是“货”的理解。它知道什么商品适合卖给什么人、应该怎么卖,怎么做活动卖得更好,怎么开发消费者欢迎的新货,以及怎么把货送到消费者手里。更难得的是,它在几乎每一种商品品类里,都能做到上述的事情。

拼多多在一部分货品里,能够做到充分的理解和执行;然而,它还差得远。归根结底,拼多多是以“高深莫测的流量思维+及格的商品思维”起家,去对抗阿里的“高深莫测的商品思维”。说实话,拼多多的GMV也不是从阿里身上抢过来的,而是市场下沉、分层、内部整合的自然结果。

至于拼多多今后究竟会走向何方呢?它与阿里(以及京东)是否像外界想象的那样,必然有更加激烈的冲突呢?阿里又该如何应对呢?本怪盗团团长倒是有一些粗略的、不成熟的观点,但是,这似乎应该是一份长篇深度研究报告的主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