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阅读APP内部员工血泪讲述:我的产品与运营"救赎之路"

作者简介:在经历过图灵社区的在线出版和社区的三年运营后,13年底在百度文库负责电子书百度阅读APP运营,同时建立自出版团队,半年多出版了2000本个人作者的作品。
Part 1
从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百度贴吧血友病吧事件说说我在百度文库阅读团队的经历吧。
历史上百度经历类似事情太多了,如果不去百度文库,我永远不知道在BAT光鲜之下,百度的产品和技术人员如何工作,如何写周报,如何和HRBP打交道,如何涨工资晋升,如何完成KPI,如何向上一级经理汇报,如何替上一级经理向更高层汇报,如何替领导们挡枪,如何在团队立足,如何在艰难的困境下活下去,不是同流合污,是尽到自己职责,最终毫不后悔的离开。
在我接触文库阅读团队时,是2013年底前后,文库盗版引起一批包括韩寒在内的作家的投诉问题已经告一段落,正版电子书推进势在必行。让我们回顾一下这段文字:
2011年网友将原告享有著作权的文学作品上传至百度文库,供百度文库的注册用户付费或免费下载。原告发现后,多次致电并要求被告立即停止侵权、采取措施防止侵权行为再次发生。但截至立案之日,百度文库中仍存在大量侵犯原告著作权的文档。
原告认为,百度作为专业文档分享平台,明知文学作品的著作权属于原告,但对网友上传的作品是否取得合法授权不加以审查,直接编辑加工,并向社会公众提供下载和阅读,以此来增加用户量和广告投放量,获取经济利益,其行为严重侵害原告的著作权。原告要求被告立即删除百度文库中的侵权作品,关闭百度文库,连续七日在百度网站首页赔礼道歉,并赔偿相关经济损失。
2013年10月,百度文库匆忙上线百度阅读电子书APP,并且希望借此抢战数字阅读市场并拿下移动端阅读用户。上线后就开始1元促销,免费电子书促销,补贴发红包等各种手段一起上。
接下来,问题接踵而至,用户量不涨,收入低迷,投诉增加,出版社和作者不配合等等,此时的文库已经把颠覆传统出版做为年会的口号,要决定直接杀入数字阅读市场,抢战数字出版高地,把原来番薯网没做成的事,在文库阅读产品上实现了。我也是在此时进入了文库阅读团队,负责阅读APP和自出版两条产品线的内容资源和运营,从此我义不反顾,计不旋踵跳进了这个大坑中。
为了下图这个目标,我和团队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去修补、下架、整理、重新组织构建内容和产品线。可笑的是,我从来没有就以下这些内容做过专题汇报,老板们也不喜欢听此类的汇报,当时文库和贴吧,以及百度文学在一起做周汇报,大半年的心血都是自己带领几个PM在为良心而做,无怨无悔中渡过。


当时的阅读电子书APP内容真是可以说烂到家了。曾经的贴吧是阅读质量问题的反馈地,因为处理这类问题,PM吸取的负能量太多,完全抵档不住,败下阵来。一天下来,可以有上百条的投诉反馈,都是上线大半年的产品了,为何问题还这么多,没有专业编辑的原因吗?显然不是,PM肯定是识字看书的,是吧?从以下反馈中,你可以看到百度全家桶的影子,可以看到百度系产品的用户体验是如此之差了。


其实老板们是知道的,因为终于有一天,某高层说了,怎么我看的一本此《基业常青》非彼《基业长青》,为何打开还有各种乱码?为何有10几本重复的书都叫《小王子》…….
实际上线上资源的问题可以归结在下面,相信很多做过类似产品的PM都遇到过这类问题,并非只是百度阅读有这些问题,但是着急上线,只顾KPI,没有基本的价值观判断,结果就是如此了。


解决一些问题,其实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只是需要时间和耐心,厚积才能薄发。历经几个月时间的重构和梳理,PM才算是从坑里爬了出来。此时阅读APP已经整整耗去了一年时间了。


此时我带领的另一支产品线自出版,自2月春节后开始准备,被要求一个月上线,也就是3月底开发上线公测,两条产品线要双管齐下,同时进行,要知道我当时手上一个人都没有,为何要如此着急上线,主要就是阅读APP的数据难看,没什么可汇报的,只有自出版冲在前头,打前阵了。
且看下一篇自出版的血泪史了。
Part 2
从上一篇写完,已经过去24小时了,后台也有了很多反馈,百度文库同事给我的意见分两种:一种是写的太过含蓄了,为体制内的人考虑太多;一种是研发RD和产品PM本身就离的离走的走,后面咋干呢,别人怎么看我们呢?
实际上,这样的文章必然会得罪人,因为抨击的是整个百度的体制问题,但体制内的代言人和既得利益者,或者从未走出过百度的体制内的人不会理解。
根源是在价值观,赚钱的急功近利手段,考核的激励机制等,象文库这样追求变现的模式,很难权衡收入和体验,钱本不应该在用户身上赚的,或者不该考虑同衣食住行高频低消费产品同样对待,而是应该最小化影响用户体验。在一个类似教育出版文化方向的产品上,做有损于长期发展的事情,就是杀鸡取卵。
因此前提就是不能直接给予高于预期的收入变现目标。
实际上,从内部员工出来,再写百度产品或价值观等的并不多见,大家看到的都是表现出来的现象,我想说,我是常年在技术社区扎根的人,只想写偏技术性的文章,不能解决那些政治问题、站队问题,谁的面子问题,只是想说做事的初心是什么,什么是应该坚持的,什么是不能助纣为虐的。
在自出版诞生之前,阅读APP的日活和售卖都没有起色,尝试过用小黄文、妹子图等冲用户量的手段,特别是用技术手段,雷达扫描妹子图(黄色图片)的手段,也就是读者打开阅读电子书APP时,会看到里面出现很多雷达扫描出来的黄色图片。
当然从KPI的角度,这样的用户日活从起步前三个月平时的10万用户可以冲到50万到70万一天,可以超额完成日活和用户量了。可是,这是一个读书APP要的结果吗?显然不是,因为过后的数据看出,真正的读者卸载走人的很多,留下的恰恰是粘性并不大的用户,道理都是明白的,为何这么多RD和PM支持这样的产品功能呢?这样做产品的初心是什么,这么多的高级技术研发经理,却充当了帮手。
2014年4月,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在北京公布“打击网上yin*h色情信息专项行动”中查办的八起典型案件,百度系产品线百度文学下的“91熊猫看书网”因刊载大量yin*h色情小说,网站被责令关闭。而文库、贴吧、百度文学等都在监管范围内。
类似小黄文这样的产品设计,在我到位后,继续发生着。几个PM悄悄上线新产品快追小说,引入小黄文导流量。而此时的百度文学系三大产品线纵横中文网、多酷文学、熊猫图书,都是以网文发家的,正经历着大量文学产品触及yin*h色情信息,在清理下线中。
因为要完成KPI,当初成立阅读电子书APP的定位是做非网络文学的出版物已经抛在脑后,而且要顶风作案,做为一个高P,既不知情,却要承担责任和后果,同样对于面对作者和出版社的置疑和解释的团队,已经开始在价值观上无法统一了。
在此期间,我接到类似中信出版社数字出版负责人黄一琨老师的电话和质问:
我们中信的出版物电子书,不希望和***放在一起……请问,谢老师,你用百度阅读APP看书吗,你会让你的孩子看吗?
我无法解释的是产品的定位和功能到底谁在负责了,此时对于百度文库阅读的战略合作关系单位,特别是引入京东电子书战略合作,后续的亚马逊KINDLE等的合作,中信出版社等一批重量级出版社的战略合作事宜等都在推进中。
而我和团队已经处在进退两难的地步了。如此来回折腾,优秀的产品经理PM来回倒腾在很多临时的产品线上,不断跳到别的部门或者离开去新产品线折腾,少有能坚持下来安心做阅读APP的几个PM,只能苦苦支撑,一旦有好的地方,就走人了。
在百度文库做新产品,一般都是开发内测三个月左右,上线运营个把月,不行就OVER了。而我带领的自出版新项目自2014年2月研讨开始准备,3月底就要求上线内测,当时新产品开发上线,是这种火箭的速度,按一个月的上线节奏时间安排倒逼产品、内容和研发的进度节奏。
而此时,自出版团队还没有人手,内容组织也要从零开始,运营要冷启动需要时间,我临时抽调一个阅读团队的PM,两个人开始着手一边准备内容资源,一边对接研发、UE和移动端产品经理,将4月1日公测需要的内容资源和产品需求全部准备到位。


在自出版上线开发过程中,调集了文库最好的研发和PM,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内测所需要的写作编辑器等需求和功能的开发,并准备了以下所有的产品和内容:

  • 个人作者邀请函
  • 作者审核标准
  • 写作须知
  • 使用手册


同时,对整个自出版的定位和模式等,拟定了标准和规则等:
作品类型:非网络文学类。侧重个人提升、技能提高、素质养成类作品,如经管,计算机互联网,职场励志,生活,教育等。作品来源:个人博客、评论文章合集;作者拥有电子版权的已出版图书;其他创作存稿等。收益分成:全部收益三七开,作者70%。版权归属:在百度阅读发布的作品,版权依然归属作者所有。百度优势:搜索优势:最大的中文搜索入口,提高作者和作品的搜索排行。数据优势:灯塔数据分析系统,累计抓取读者信息、阅读轨迹,智能分辨优质章节和用户忠诚度,给作者提供写作参考和数据支持。技术优势:百度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一次导入,智能排版,支持多种格式导出。纸书出版绿色通道:百度阅读与上200多家优质出版社合作,联合出版纸书,联合宣传。商业尝试:您可以选择加入我们的商业尝试计划和内容质量提升计划。
产品功能方面完成了:
个人中心页面个人页面、开始写作的文案、作品列表等
作品信息页面作品简介、标签、作品信息和售卖信息等
写作引导编辑器页面、写作帮助助手
写作过程同步从其他网站导入流程、增加写作编辑器功能、重建功能栏和样式集、增加批量修改样式功能、允许作者反复修改、随时保存和保存并返回等功能的重新设计、自动提供设计的备选封面、排版和编辑功能的各种设计、预览效果等功能设计等。
同时,我和一位PM准备了内容资源,以备冷启动前几个月运营的产品:


经过三个月的运营,自出版给出了非常漂亮的数据,同时也给团队带来了极大的信心,我甚至于开始着手准备冲击百度最高的百万美金最高团队奖了:


在这期间,自出版项目多次被高层重视,多次汇报,但自始至终,我和团队一直坚持两点:

  • 不以商业结果作为唯一评判标准
  • 将用户阅读深度、阅读人群覆盖度等读者行为作为书籍质量的主要评判标准


自出版上线的第一批产品,尽管没有做太多对外的运营,但三个月拿下了10倍于普通出版物电子书的销售业绩,同时为出版社提供了十多本纸书选题,在此期间,机工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和人邮出版社都开始从这里挖掘作者了。
例如:第一本在自出版诞生的《从零开始做运营》(微推客专栏作家-张亮 著),电子书销量过万册,阅读人数超过70万人次,并由中信出版社完成纸质书出版,纸书销量预计在5万册以上。
当然电子书市场整体疲软,自出版市场的黄金期尚未到来,是另一个话题。
同时,写作编辑器完成了功能的较大飞跃,除了已支持WORD、MD、EPUB等格式导入,开始做音频和视频等技术扩展,满足作者的个性化需求。


在此期间,我的工作日程是最满最充实的,每天在办公室走路都是一路小跑,没有时间吃饭,每天9点到单位,晚上9点到家,吃过晚饭,继续干活,周末也是这样,而此时的自出版内容运营团队经过三个月,已经补充到了最高时的4个人。
自出版项目诞生于文库,技术研发来自于文库,这个产品的基因却是来自于喜爱阅读的产品经理和编辑,被关注和重视后,推到了前台,每周的汇报成了我们必须快速前进的动力,这种对即将到来的更强烈的收入和KPI期望,已经在三个月后,开始酝酿中了。
但是后续的发展变化,即是意料之中,也始料未及的,有我与高层多次对话后价值观的不同,也有来自于作者对百度系价值观的不认可,尽管在冷启动期间,我有过和阮一峰、冯大辉、左耳朵耗子等的争论PK和备受打击,我依然坚持了下来。
实际上,百度百家当时已经是前车之鉴,当时推上百家的文章上已经挂上十几个广告了,自出版源头虽控制住了盗版、假书、乱码和伪书等问题,但模式依然走不出广告商业变现的套路。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成了一句空话,抓不住的这根稻草,在接下来的几个月被撕得粉碎。
未完待续。
文章来源:gitbook作者:谢工,简介:在经历过图灵社区的在线出版和社区的三年运营后,13年底在百度文库负责电子书百度阅读APP运营,同时建立自出版团队,半年多出版了2000本个人作者的作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