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手机”到底在“刷什么”。

希望你能把它看完,也许会有启发。

dang dang dang 敲黑板,搬凳子,这是智远的第021篇关于职场的笔记。借助今天遇到的事情,想在这里和大家谈一谈刷手机的危害。
今天上午8点半英语考试,早上6点钟就起床了,赶个大早去北京现代音乐学院考场。清晨正在做梦,在闹铃响的那一刹那,迷迷糊糊的状态里,其实智远的脑袋里折射出来两种答案,其一,“关了闹钟继续睡,不去考了,大不了下次补考”。
其二,“好像不去不行,不去考试就过不了关,过不了关就拿不到证”,于是在纠结的过程中,还是起床了,洗澡洗漱,搞搞发型,匆匆忙忙出门,好久没坐北京的地铁,发现北京除了冷以外,早起的地铁格外的“明亮”,心情也非常的愉快。
在做地铁的过程中听歌的同时,智远扫描的一圈,
发现了三种“地铁现状”,大概情况如下:
第一种是10%的人在座位上闭着眼睛睡觉ing。。
第二种是20%的人在站着听歌。。
第三种是60%的人在“刷手机”。。
我默默的放下自己的手机,边听歌,边观察坐在我身边那位陌生的朋友,是一位30岁左右的男生(人不能貌相,有可能是26岁左右)戴副眼镜,仔细打量,鞋子在出门的时间肯定是有刷过,鞋底的侧面非常的干净,头发有清洗,看来比较注重卫生。
可是他一直在刷手机,时不时的嘴角上扬,应该是“看到快乐的短视频,或者是遇到高兴的事情”,在我下车的时间,他还在玩手机。自己在晚上复盘的时候,想到了想分享的议题

“玩手机真正给

     我们带来了什么”


 1 

机器算法让自己身陷其中
我在一星期之前,关闭了朋友圈功能,删除了“抖音”,“快手”,和一些躺在手机上80%不打开的APP,很多购物的电商APP也一并的卸载了。一些微信中80%天天刷屏群发我而不聊天的人,一并删除了,智远认为,人要不断的复盘,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我每天都会思考今天主要做了些什么?哪些让我成长了,哪些浪费了自己的时间,酒也慢慢在戒掉,每天喝饮料改成了带个水杯,杯中加上“几粒茶叶”,无用的社交局也没怎么参加了,这样的动作持续了1个多月了,今天上秤,发现自己从120斤,胖到了128斤,健康的表现,而且皮肤也变好了,回头看,慢慢的快形成了一种习惯。
抖音和快手有一个算法,会让我们身陷其中。

经常玩抖音和快手的人,不知道是否注意,自己所看的视频,在刷的过程中,会频繁的出现在眼前,而每个视频的长度基本都相似,像似一个巨大的“圆圈”,让自己身陷“圈中”,是不是在给你来个种草其他兴趣的视频。

假设你在“小姐姐”的跳舞视频上停留30s以上,

抖音给你推荐的“基本上都是小姐姐的视频”。

假设你在“刷短视频电影”,停留时间超过30s以上,

快手给你推荐的“基本上是短视频精彩花絮的电影”。

工作与生活中,到时间下班,做地铁刷手机,休息看电视剧,就这样,让我们成为了被“垃圾快乐”消耗的重度患者,视频过短,内容紧张,视觉冲击,卡点效果,男神,漂亮小姐姐,关注的APP新闻PUSH弹窗等等一系列通知,一系列自己关注的内容,会让自己无法自拔,不知不觉时间就这么过去了,我们什么时候成了“被时间内容种草的”用户了。

在知乎上有这样的一个重要研究现象表明


一个人如果在碎片化的时间内而无明确目标,就会习惯性刷手机或者找一个能消遣当下时间的事情。研究表明刷手机的人的具体路径如下:

一.
刷朋友圈 — 点赞 — 看到某新闻 — 产生好奇 — 打开搜索引擎 — 搜索关键词 — 看到专业普及的文章 — 得到答案结果 — 被搜索引擎内容种草 — 点开好奇话题 — 观看 — 得到结果 — 被手机外界因素打扰 — 关闭手机 — 做其他事情。

二.
被某APP弹窗内容吸引 — 打开APP — 产生好奇 — 观看内容or电商种草 — 大脑被专业知识话题普及 — 打开其他APP搜索意向话题 — 观看 — 得到结论 — 关闭手机 — 做其他事情。
这么行为下来,其实我们往往发现,自己是身陷其中,到最后或者某个外界的事情打扰,才会停下手机,回头看,基本半个小时,或者某个时间段被“时间消费了”,我们得到什么了?其实什么也没有得到,或者得到了“碎片化的普及”,最终的结果是:嗯,我知道了。
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算法,就像逛街一样,像较大电商平台的千人千面一样,自己越看越想看,越看越给你推荐喜欢的,最后身陷其中。希望在看文章的你,不要被这一套逻辑而带跑偏,每一次的搜索,观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2 

“垃圾快乐”正在榨干生活

知乎上给出的“垃圾快乐”的定义是这样的,“就是能带来短暂的精神快感”。比如好玩的综艺、搞笑的短视频、肥皂剧,看着非常过瘾,让人不禁沉浸于“哈哈大笑”的喜欢。

垃圾快乐,比毒瘾成瘾更可怕。

毒瘾成瘾,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是件必须拒绝和远离的事,而垃圾快乐,一旦尝到了甜头,就会忍不住想要的更多,让自己意志迷失,忽略到本身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得不承认,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压力大,需要一些快乐来治愈自己。
偶尔看个搞笑的视频,一部搞笑电影,不用烧脑的肥皂剧,都是正常的,但是切记成瘾,切记在上面浪费大把大的时间。
有的人的快乐,是来自于读书,写作,旅行,健身,一步步从内到外的去提升自己,有的人快乐,是来自于躺在床上不动,吃吃炸鸡,喝喝茶,看看手机,刷刷搞笑短视频,看看种草电商平台。

不可否认,我们的时间花在了哪里,
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种什么样的因,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果。
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在闲暇时间的利用上。
也许,沉迷于刷一小时短视频,
信息流,与看一小时的书,
二者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和差距并不大,
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甚至于十年后呢?
时间花在哪里,结果就在哪里,岁月也是这样。

我顺便百度搜索了一下“玩手机有什么危害”,得出了很多的结论,其一手机产生电磁波会刺激脑部细胞,让自己会形成“刚才的事情,怎么突然就忘了”,像是健忘症一样跟不上节奏。其二手机产生的屏幕反射,近视就不说了,而且会增长白内障的患病几率,手机电磁场。。。。。

其三手机辐射刺激大脑的紧张神经,让我们保持清醒的大脑记忆力下降,从而影响睡眠,重度者会降级自己的大脑创造力和记忆力,玩手机也会影响到自己正常社交行为,有空就想玩个手机,而没空“去交朋友”。

其四手机的世界是虚拟的世界,要是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了玩手机上面,那么现实中和家人和朋友的关系就会隔阂。时间长了人们的心理就会有问题,变得封闭了,不想有社交,而且还不想和外界接触变得不容易沟通。每天沉浸在手机里,刷朋友圈或者玩游戏会造成自我封闭严重。

我建议你每次玩手机都有目的性

除了工作的需要以外,我建议在看文章的朋友每次玩手机都有目的性。比如查些资料,看个新闻,如果一旦失去目的性,就会被其他“无关的内容”普及所吸引,然后“时间被稀释”。

试想下,一个人晚上睡不着的时候,他玩手机是不是无目的性:

1.刷朋友圈

2.刷娱乐

3.刷新闻

4.刷短视频

5.刷八卦

6.看社区

7.看直播

这样的行为就好比抽大烟,有多可怕。当这些循环一遍,大脑被刺激之后,关闭手机就能睡着了么?倒不如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做个计划和梳理,比如:明天还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做?明天我要见哪些朋友,这个月我还有什么可以提升的,等等,我相信这些思考完,你可能就睡着了。。

 3 

如何让自己戒掉“垃圾快乐”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老师说过:

“现在,中国人好像总是不快乐,学生抱怨作业多,白领抱怨工作太累,妇女抱怨家务忙,官员抱怨应酬多,老人抱怨子女不回家。。。。。”

确实,生活对谁都不是太仁慈,它总是想着法子去刁难你,但是,如果我们在被刁难的时候,只是“刷着短视频,捧着综艺,想在哈哈声中熬过去这些艰难的时刻,到最后可能会发现,越来越心酸。生活和工作都不是用来熬的,是用来过的!

当我们用“熬”去定义某件事的时候,不好意思,你怎么可能会过的更快乐呢?我希望你真正意义上可以戒掉一些“垃圾快乐”,培养一些“所谓的正向兴趣爱好”。

读书,努力提升才是正解

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对于获取知识显得更加的容易,反之“系统化的学习”和“认知的提升”显得格外的珍贵。猎豹CEO傅盛在自己的公众号中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认知升级,一生中人的四个状态大概如下:
1.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2.知道自己不知道
3.知道自己知道
4.不知道自己知道

这是人的四种状态,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自以为是的认知状态。知道自己不知道——有敬畏之心,开始有空杯的状态,准备丰富自己的认知。知道自己知道——抓住了事情的规律,提升了自己的认知。不知道自己知道——永远保持空杯的心态,认知的最高境界。



现在我终于意识到,人和人之间的根本区别就在区别这四种状态,更可怕的状态是,95%的人都处于第一个状态,甚至于更多。

这就是为什么碌碌无为的人是大多数,视而不见,只会失去升级的可能性,停留在舒服快乐中。只有自我否定,不断反思自己,保持空杯的心态,一个人才有可能真正成长,实现跨越。

把注意点尝试转移在有用的事情上,可能会慢慢的改变行为和习惯。假设你总是关注一些八卦,某某明星又上热搜了,某某明星又和谁分手了,在一起了,不妨把这些关注的东西都忘掉。
智远原**常很下属说过的一句话叫做:“和你有关系吗”。回头看,是没关系袄,没有给我带来短期的快乐,反而影响我的注意力,消耗我的时间。。。。

压力大的时间怎么办?


有的时候在工作中,难免会有压力大的时候,“刷短视频”“刷朋友圈”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短期的“垃圾快乐”,但是从长期的角度,智远认为,还是冷静,放空,读书,运动,健身,这些运动更能让自己在面对压力的同时得到放松。

与君共勉:
刷手机,其实从长期主义来讲,除了消耗“时间”,给我们带不来本质的改变。别让这些“垃圾快乐”占据我们“碎片化”的时间,假设“有这些碎片时间”,是否可以让我们放下手机,去寻找自己人生中“积极的意义”,待三五年后回首,发现这才是生活中最有意义的事情。
别让这些行为像毒瘾一样去“榨干”我们,我们不应该把快乐寄托于希望APP或者手机短视频中,当我们期待“手机”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时候,可能真的离废掉自己就不远啦,这是多么可怕的算法逻辑。此刻,与君共勉,“玩手机,你到底在刷什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