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我的老师们

不知不觉年已而立,再回头看自己的人生经历,多次“得遇贵人”真的非常奢侈,帮我少走了太多弯路。

今天闲适一些,跟你讲讲我的老师们的故事。

1

第一个要讲的是我初中的语文老师,刘老师。

她特别年轻,大概教我的时候都比现在的我还要小,25、26 的样子。在她之前,我认知里的语文,都是条条框框的八股,按部就班地拆解结构,找中心思想,找典故和成语,理解题目,拼凑作文。

她来到第一天,就要求我们都写周记,而且不能是命题作文那么写,要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这种写法让很多同学比较迷茫,但我从小爱读书,早就想这么写东西,就很高兴。

周记写完,刘老师还会认真批注。她的批注不是打分,也不是纠错,而是写上自己的思考,大家平等地讨论问题。

记得那时我正在读韩寒,就模仿他写了很多批判文体的周记。刘老师批注说她也读过韩寒,才华横溢,也非常认真地跟我讨论我批判的事情,指出我逻辑的问题,也表达她的想法。

可惜,她做我们语文老师只有短短半年多,后来受到家里的压力辞职去做公务员。这在我们山东是很“正确”的决定。临走的时候,班里的男生女生都哭得稀里哗啦的。

回想一下,我的批判思维就是在初中的时候逐渐开始建立的,从此之后我看问题都愿意多想一层。而我对写作的热爱,也是从那时起就建立的。这些都让我受用至今。

2

第二个要讲的,是大学时我们学院的书记,于书记。

当初还没进大学,作为“网瘾少年”,我就在网上搜到了自己学院的党委书记的邮箱地址。

当时不知道怎么想的,自己还有个当学生官的奇怪念头,于是发了一封邮件咨询:

没想到于书记还回复了我,并且表扬了我。虽然表扬的时候他心里也觉得这毛孩子官瘾不小吧。

不过我没想到的是,他很热情地说“有事可经常给我发邮件”。让我竟然有些想起,初中很愿意跟我们交流的刘老师。

到了学校,我如愿以偿做了半年多的“学生干部”,后来觉得无趣,也跟辅导员闹翻,之后就混迹在各种学生社团和民间组织里了,跟于书记就没有这方面“官方”的接触了。

但于书记很有意思的在于,他会在学校认识很多“学生朋友”。明明是计算机学院的书记,却是全校闻名。经常遇到别院的朋友说,啊,于书记昨天还喊我聊了会儿天,问我最近怎么样,社团活动顺利不。

他似乎有无限的精力,也有些老顽童的兴味。有次我在寝室逃课玩游戏,正碰到他来查寝室。查到我后,也不催我上课,而是带我到办公室去聊人生。从感情生活聊到职业发展。甚至还会建议我:“你发际线太高,还是多留刘海儿比较好。”

后来大家跟他很熟了,也就不怎么太顾忌了。我记得有时我要去请于书记给文件签字,都直接把文件发给他,让他帮我打。

他也会始终惦记着认识的这些“学生朋友”。考研出分那天,我考了学院第一名,他还发来贺电短信,一副不相信的口吻。毕业晚会上我说了一段相声,他也发来贺电短信,而且表示要来哈尔滨当观众。

于书记在 12 年突发癌症去世,让我们都没想到。他平时从不抽烟,也不喝酒,饭局上只喝雪碧。才 50 岁左右,身体一直很矍铄,190 左右的大高个,没想到病倒得特别快。

回想自己在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时期,有这么一位乐天派的老师时常跟自己聊聊人生,真的心怀感激。

3

第三个想讲的,是我本科毕业论文导师,董老师。

其实跟董老师接触并不太多,他做我的导师时,也刚调到学校没有太久。他对我最大的帮助,其实是在职业规划甚至人生规划上的。

毕业前的半年,学院把大家都关在电脑室里,屋子很闷,写代码也无比枯燥。关键是,大家都知道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是比较应付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就更没有动力老老实实做了。

学院甚至想到要用指纹识别打卡这种变态技术来管控出勤,搞得人心惶惶。我当时也是极其惶恐,因为传说出勤率低、代码质量差、论文写得不好,都可能导致延期毕业,非常麻烦。

我的自我认知还是清晰的,要是导师严厉一些,延期毕业是分分钟的事情。

中期检查的时候,我第一次跟董老师对进度。没想到他压根不关心,只是问我准备怎么过研究生生活,未来想做什么工作,最近的安排是什么。

到后面,他很直白地讲:你不要觉得这半年就是休息,没事儿偷偷懒,偶尔还回家休假。还是得利用好时间。当然写论文做设计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为读研做些准备,也为未来工作做一些准备。

这让我第一次有了“职业规划”和“独立选择”的概念。感觉读书有 16 年了,从来都是别人牵着鼻子走,老师让去哪自己就去哪。而真的要读研、要工作了,有很多的人生选择摆在面前,怎么选,以及为了这个选择怎么做好准备,是极重要的事情。

于是那半年我没再偷懒摸鱼,花了些时间在项目上,更多是花时间在预习研究生方向的功课。其余的时间,还跟同学一起写了本考研辅导书,算是经历了一个小的业余项目。这些都对我后来读研和工作,帮助巨大。

在毕业答辩的时候,被有的老师问到棘手的问题,董老师还帮我解释了几句,让我顺利过关。每每回想,都很感恩。

4

第四个要讲的,是我研究生的导师,刘挺教授。

刘挺教授不仅在学术领域有足够高的沉淀,是国内 NLP 领域学者的中坚力量,而且有很大的人格魅力,平时也很喜欢跟我们交流学术之外的课题。

他挑选学生,不是只看成绩,而是分门别类,会愿意招收各种类型的学生。并且会因材施教,把不同的学生放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项目中锻炼。

作为计算机硕士,大部分实验室的主任或者导师,往往都希望学生毕业到各个研究所和互联网公司的核心技术部门,在技术成长方面给的压力都很大。而我研究生生活却相对舒适,是因为刘挺教授很认可我要做产品经理的职业规划,于是会更多把考验项目协调、产品工程设计之类的课题交给我。

得益于刘挺老师的认可,我得以接触到 863 项目的一个子课题,积累了不少项目的经验。

(左二是我,那时候可瘦了…)

期间还有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在参加一次重要项目会议时,我被安排要拍照,于是就带上自己的相机去了。后来相机遗落在大巴上,没有找回来,刘挺老师二话不说自己掏钱又给我买了一台,说这算是“工伤”。

在实验室的日常生活里,刘挺老师还会组织各种产品的讨论,有时经常请一些互联网行业的“大佬”给我们开小灶,我记得有次还请到了王小川。

作为工科院校的学生,通常都是做技术,但我们实验室的毕业生,不少做了产品,也有很多在创业做生意,甚至有个师妹在电影行业做制片人。这都是实验室多元文化带来的结果。前些天,刘挺老师还很高兴地祝贺我出了第二本书,说他跟店员讲这是他的学生,特别自豪。

想想自己真的非常幸运。本科毕业的导师董老师点醒了我,而研究生导师刘老师则拉了我一把。最终我才真正走上了产品经理的职业道路。

又到了教师节,不妨也回想下对你帮助最大的老师,给他一句问候。

祝我的老师们,教师节快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