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都在刷iPhone X ,我却被这个00后恶心坏了

今天大家都在刷iPhone X ,而我的朋友圈却被上周这个“00后CEO” 恶心坏了。

上面这个男孩儿叫李昕泽,今年17岁。在洛阳创立了一家叫崇才的网络科技公司,他自己担任CEO。在某个视频网站的采访里,他自称同学都叫他“未来的马云”,“未来的比尔盖茨”。

连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企业家雷军也转发了这条视频,网上瞬间炸了。

李昕泽的采访视频和文章网上都有,大家可以百度。随便截取他的一些言论:

三四十岁的老一辈企业家都没办法了解互联网;

我不给员工开工资,我跟他们谈理想;

公司300多个员工,我们都通过QQ**流;

崇才两个字现在就是招牌,就好像大家以前都去追求苹果一样;

我要把公司带到跟阿里巴巴一样,有媒体采访,有融资……

这一幕简直太熟悉了。

记得以前风投圈还在大肆追捧90后创业者时,那时只要挂个90后的标签出来卖就有人买。一时间诞生了无数个“马佳佳”,“余佳文”,“王凯歆”。在消费了90后两三年之后,现在大家与时俱进地都瞄准00后了。只是与前面那些90后“前辈们”相比,他们一样的口无遮拦,一样的不要脸。

现在有些媒体为了赚眼球和流量,找新闻素材都不过脑子。

看看这个采访视频,这像一个17岁的少年说出来的话吗?这活脱脱一个官场味十足的中年老干部坐在沙发上握着一杯铁观音在发表感言。言辞中透露出的这股市侩和鸡贼,让成年人都自叹不如。

更别说这家公司开发的产品,一个输入法总共被下载48次,一个课程表被下载173次,一个智能电视桌面被扒出来是抄袭了别人公布在开源论坛上的源代码,连素材图和名字都没改过。

李昕泽公司开发的智能电视桌面

网友墨镜猫之前公布在开源论坛GitHub上的项目

一个还没上大学的孩子能这么恬不知耻地把成人世界里的下三滥手段玩地这么溜,真不知道是这个时代的悲哀还是不幸。

然而依然有很多人不去抓问题的本质,反而觉得“年轻人就应该对他们宽容一点嘛”“不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未来一定属于00后呀”。

可你们有想过没有,这么没有原则和底线地去鼓吹这种年轻人,会让更多埋头苦干,努力钻研却不善表达自己的年轻人们怎么想?他们不会在镜头面前大放厥词,也不会写PR稿成天搞大新闻。长此以往的结果只有一个,劣币驱逐良币。

而这些精心包装的故事被拿出来一遍又一遍地炒作,误导舆论,让本来就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年轻人以为找到了一条发家成名的捷径。以为不用潜心研究,钻研技术,只要会吹牛逼敢撂狠话就能成功。

“成功真的是好容易啊!”

我曾经面试的时候就遇到过这种人。简历上写的光鲜亮丽,成就一箩筐。可一旦问到具体业务操作层面上的问题就开始顾左右而言他,张口闭口都是“这些细节问题不重要”,“我看的是战略层面”,“想这么多没用”。年纪轻轻就会拿空话套话当护身符,油腻地行走在职场社会中招摇撞骗。

而外界对这些行业不了解的人,会以为这就是现在年轻人的全貌。还记得那个宣称给员工发一个亿分红的余佳文吗?之前我公司就有同事看了媒体报道,以为现在的90后都这样,以为这就是年轻人的榜样,于是推荐客户去找他做代言拍广告。赶紧被我拦了下来。

还有那个把淘宝上的产品买下来,再放到自己平台上高价卖出去的王凯歆,拖欠员工工资和社保,自己却拿着投资人的钱去国外度假买奢侈品。

这些虚伪,经不起推敲,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梦想”,还值得去守护吗?

一个创业公司,不去仔细打磨产品,不去研究用户,不去推敲商业模式,相反创始人整天琢磨怎么在媒体面前搞事情,怎么去营销自己。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居然还被当作典范去宣扬,太有病了。而宣扬这种“恶”的,恰好就是那些信奉流量为王的媒体。

就像后来周鸿祎在微博上说的:

“17岁的孩子,无知无畏,狂妄自大,做的东西没有创新也没特别的,一干媒体成人就是围观看热闹,不知道点醒他,推波助澜让孩子真以为自己很牛心态膨胀,对孩子毫无帮助,也害了孩子”。

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我们本应该去鼓励和支持那些真正做实事的年轻人,让他们得到公平的曝光机会,而不是去鼓吹那些走旁门左道,用下三滥手段博出位的年轻人。良好的媒体和舆论引导机制才能推动社会的健康前行。

而口无遮拦的狂妄言论和背后那些“作恶”的价值观,如果一再出现在媒体上,只会对更多人造成错误的影响。互联网时代,媒体的底线和操守比流量更重要。

成功没有捷径。如果有,那一定是传销。

完。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