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大部分焦虑,可能源于干着急

疫情之下,有些人宅在家中越宅越焦虑。最近,馒头商学院写作班的优秀学员项空月,在馒头社群分享了一篇他如何对待焦虑的心得。今天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诸位带来启发。

来源|馒头商学院「ID:mantousxy」
现代社会,焦虑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情绪,工作、生活、感情……人们为之焦虑的事情各种各样。在我看来,这些焦虑的本质都在于——知而不得。正如邱晨在《小学问》里所说:焦虑是干着急。
 
如果你不知道,也就不会要求得到,更不存在焦虑。而焦虑正能反映出你希望得到自己所知道的,并且愿意为之去努力。只是努力的路径,不那么确定而已。
找不到确定的路径,那么就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去达到之前所知而不得的目标,创造更多的机会主动打开更多你之前未见的通路。

人与人不同,学习方法亦不相同,如果哪位拿着自己的光盘告诉你:用我的学习方法,肯定能让你成为成功人士,不用怀疑,你遇到的 100%是个骗子。
 
学习这件事,因人而异,因科目而异,并没有一定之规。
 
我们每个人的可用时间都是不同的,有些人拥有长段的连续时间,而有些像我这种经常出差,每天的时间,都会被各种事情冲的七零八落的人来说,时间则更碎片化。
那么如何选择适合碎片化时间学习的内容?

适合碎片化时间学习的内容
首先,需要判断学习内容的价值。如果以后不从事你现在这个行业了,你所学的知识能不能作为别用,有没有持久延续的价值。当然,你也需要考虑这些内容,是否可以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进行学习。
 
其次,判断完成之后,我们也要考虑清楚,你自己是否对这个内容感兴趣,一定要有兴趣做支撑。如果确定你是感兴趣的,那就可以主动适配这些内容,强化内容的输入。
 
然后,是碎片化时间的应用方式。我自己来讲,碎片化的时间是上下班的 40 分钟地铁上,这段时间里,我主要是通过音频这种轻量化的方式,能够在拥挤的车厢里,不用盯着屏幕,吸收自如。
 
最后,也要强调一下,输入很重要,输出更重要。只有输入,没有输出,本身就是对学习兴趣的残忍抹杀。所以也应该学会在一些平台,敢于表达自己认知下的观点。当然,表达的观点,一定要能够逻辑自洽。
 

选择什么样的学习场景
确定了学习什么内容之后,接下来需要思考的就是选择什么样的知识服务平台。这里,我们可以从产品的角度,分析一下合格的知识服务平台,应该具有哪些针对人性的共识。
 
1. 便利的学习场景
 
本质上,人类天性是缺少自我驱动能力的,因此那些能够为求知者提供更便利、符合人性的学习工具尤为重要。馒头、得到、樊登读书会等等,都是在轻量化的音频知识服务场景当中,做了深度的思考,以尽可能地减少设置流程、障碍,达成便利。
 
2. 可驱动的学习办法
 
普遍地,这些做知识服务的平台,都会通过打卡、积分等方式来对用户形成刺激,但是这些还只是基础,能够引入更多、更广泛的监督体系,才能更好地驱动用户的学习。
 
以馒头的写作课程为例,其每日作业、生成日签等方式,都在引导我们把成果分享到群、朋友圈,这样就能够引入更多的亲近关系者来做监督,被动促进“懒惰”的我们持续学习。
 
3. 反馈的力量
 
从用户的角度来讲,反馈很重要。想一想,手机上的输入法,在输入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反馈的声音,为什么打字就更容易出错?其实反馈是符合人类生物学的一个底层逻辑,就是感官刺激下的到达。
 
还是以馒头的写作课为例,以作业的纽带,通过加精、置顶来进行阶段反馈,通过排行榜来进行结果反馈,通过连续的打卡输出坚持的反馈,通过老师的评论能得到学习情况的反馈……
 
4. 社交很重要
 
无论是线上线下,渴望社交,是人们不可或缺的心理需求之一。所以这些知识服务平台,都在努力地使大家都不是割裂的,而是能够有沟通交流的。而这样的社交也有利于大家找到志趣相投、认知相近的朋友,同时也会增加在平台上的粘性。
5. O2O 是必然
 
对于知识服务类型的平台,只有线上是不够的。在线下培养粉丝,做价值输出,是通行做法,就我们的写作课而言,也许大家觉得并未在实际生活见过面,做过交流,那么线下的环节在哪儿?
 
其实我们深想一下就能够知道,我们的微信群,每一位助教老师的沟通,这对碎片化过渡的我们来讲,其实都是达成线下目的的一种线上表现。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讲,焦虑通胀是正常的,只有感受到了焦虑,我们才有成长的动力。

而时代总是在扼住各位的喉咙,能不能挣脱,就看你我是不是能够脱离自己的舒适区,去做一个通过学习成长,不断的更加了解自己的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