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欲罢不能的,为什么是沙雕剧?

生活很苦,要加点糖。

从剧中“磕”沙雕笑料来获得简单的快乐,已成为当下年轻观众新的追剧方式。

沙雕文化肆虐背后,有把正剧当沙雕剧看的无奈,也有从沙雕剧中获得简单快乐的小确幸,而有意思的是,“沙雕”元素甚至成了 剧作方营销的新热点。

沙雕,不只是化解尴尬、苦中作乐那么简单,他还会让人欲罢不能。 

沙雕剧阵营越发庞大

随着沙雕元素的内涵与外延越发丰富,应运而生的沙雕剧也越发丰富多样,有的自动定位沙雕剧为博君一笑,有的沙雕而不“自知”最好笑,有的半路走偏搭上沙雕剧的“顺风车”……总之,沙雕剧的阵营越发壮大。

 

三类沙雕剧中,从宣传初期就显示出沙雕“气息”的剧集,受到的争议较小,但因为主演往往是无流量加持的新人,使剧集只能限制在小范围的“热闹”中;

沙雕而不“自知”的剧集,多引来观众自来水式安利,容易出圈,也为主演争取了不少观众缘与国民度;

被动沦为沙雕剧的作品,是以消耗主演的“业务能力”而获得的热度,从长远看并不利于演员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流量加持但剧情演技等毫无出彩之处的剧集,官方到了宣传后期干脆放大其中的“沙雕元素”进行营销。

比如《甜蜜暴击》因剧情太过玛丽/杰克苏,顺势出现“鹿晗男版楚雨荨”之类的热搜,既是槽点,也是看点;《新流星花园》因台词、造型被网友戏称“土星花园”,剧方因势利导,利用“土”元素,增加了剧集的话题度与热度。

11.jpg

可见,“沙雕元素”已越发成为剧集的看点,也无形中成了退路。不过想要精确捕捉到能够戳中观众的“嗨点”并非易事,沙雕元素能够被观众发掘出来,还得剧方提前铺垫好沙雕“点”。 

热门沙雕剧三大标准:

抓眼球、要下饭、能造梗 

沙雕元素越发成为当代年轻人对抗无趣与焦虑的一剂吗啡,它能使人发笑、解压,这是它的存在方式也是价值体现。

而在剧集中,通常在人设、造梗等方面同时发力,源源不断释放沙雕气息,挑动观众的观剧期待。

1.人设吸睛,情节求新 

能够猜中故事走向的剧集不配叫做沙雕剧。

“反套路”是沙雕剧的标配,从人设、台词、情节等贯穿作品的一系列环节都需要大开脑洞:“玛丽苏”主题用烂了那就“杰克苏”(《甜蜜暴击》)等、穿越梗太常见那就“一带仨”(《众王驾到》等)、专攻“无人区”(如聚焦美妆的《玛丽学院》等)……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编剧编不出来的情节与人设。

同样,五毛特效、造型雷人等也是众多沙雕剧“浮夸”的注脚。

《重耳传奇》、《封神演义》中略显陈旧的服化道只给人留下“五颜六色”的印象,《玛丽学院》动不动就喷彩色“烟雾弹”,这些“雷点”经过沙雕滤镜的加持后,反而令不少观众甘之如饴。

2.少戳痛点,多触笑点 

996工作制俨然成为当代社畜的常态,空闲时间的急速收缩让大部分年轻人更多追求肤浅的娱乐效果。剧情快、无厘头、吊胃口、不烧脑是沙雕剧的天然优势,这也使得用户可随时切换,符合年轻人观剧习惯。 

以上半年热剧《都挺好》为例,原生家庭的积怨是支撑作品的内核,然而真正掀起热度的却是一系列颇具笑料的萌系表情包、病毒视频、抖音爆款等,微博热搜也多围绕人物互动产生的笑点,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作品中的沉重感,但却成了剧集热议的神推手。

自然,《都挺好》不能归为“沙雕剧”行列,但是刻意放大其中的沙雕元素而让其轻易突破年龄层,成为2019上半年当之无愧的剧王。

其走红路径或许能为不少电视剧作品提供新思路:一千个观众中有一千种痛点,极易引起争议,但笑点却是固定的、趋同的、传播性极强的,更容易带动剧集突破圈层。 

3.金句频出,盛产表情包

造梗能力也反映出作品是否具有爆红的潜质。金句、表情包、鬼畜视频是社交界的硬通货,能够最大限度地为作品争取路人缘。

圈层属性极强的网剧《镇魂》,在优酷充满沙雕气息的标题渲染下,吸引各路观众集结狂欢,标题中频出的金句也往往成为微博话题的发酵点。

44.jpg

《夜空中最闪亮的星》俨然黄子韬的个人vlog,剧中角色与黄子韬无缝衔接,极其自然地展现出人物的逗比、自恋、耿直等特质,每一帧都可以截出充满笑点的表情包,完成从黑点到萌点的良性逆转。

总之,作品中任何一个环节只要适当添加沙雕元素,就能稀释掉其中的尴尬和土味,调和成独特的笑料。从近处看提升了剧集热度,从长远看则巩固了演员的观众缘,可谓一石二鸟。

沙雕剧“下饭”与“厌烦”的边界如何把握?

国产沙雕剧阵营越发庞大的同时,似乎也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只有数量,不见质量,看似百舸争流,实则烂剧横流。

而对比与我们审美趋同的日韩国家,他们的沙雕剧在我们观众这里似乎获得了更多肯定的声音:《金秘书为何那样》豆瓣评分8分,《啊,因为是男高,所以很幸福》豆瓣评分9分,日剧《我是大哥大》更是达到9.2分,口碑甚至比大多数正剧还高。

而我们的沙雕国产剧大多数只能在及格线周围挣扎,差距可见一斑。

66.jpg

差距的源头或许要落脚到日韩方面用做正剧的诚意对待沙雕剧。

《我是大哥大》造型雷人是一大看点,而实际上全员真发出演,伊藤的海胆头每天要花一个小时做造型,桥本环奈为了剧情需要经常抓狂爆发,面目狰狞,不计形象扮丑。

剧本过硬、演技扎实、态度诚恳,这些因素的多重叠加才造就了一部部刷屏的快乐源泉。

“真沙雕,有内核”的宗旨更使得日韩剧集促成了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还是以日剧《我是大哥大》为例,在沙雕文化的外壳下包裹的是日式英雄主义,集中呈现了冲动又善良、中二又讲义气、欢脱又迷茫的年轻一代,观众在爆笑之余有淡淡的思考,即是这部剧的成功之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日韩沙雕剧的成功为例,国产沙雕剧的出路也逐渐明晰开来:我们应主动定位沙雕剧,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沙雕与内核兼修,而不是在剧情、演技、特效等全面掉线之后才被动“降格”为沙雕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