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豆瓣评分高开低走?讲宋朝美学才是本剧的最大看点

《梦华录》翻车了?

本来《梦华录》光磕CP,就已经值得颜狗庆祝三天三夜了,但随着剧情的推进,大女主的人设开始立不住,CP冠上了“双洁”的设定也让人受不了。

引发了很多人的吐槽,一度还上了热搜。

一个是有今天没明天的特务人员,十几年每天提着脑袋打工。一直到了30岁的年龄,也还是处子之身。

一个是风月场所长到成年,之后跟欧阳旭谈了三年恋爱,拖到24岁的大龄女(在古代),然后也是发乎情止于礼没有越界。

真是天下苦“双洁”久矣!

但抛开这偏走的剧情不说,《梦华录》对宋代服化道的考据,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出,是有目共睹的。

试问,谁不想生活在宋朝,去体验一把“宋式风雅”……

宋代文人,如何风雅?

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时”。

赵盼儿作为茶室老板娘,茶可谓是贯穿全剧的存在。

“盖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文化在宋代发展至农耕社会的极致。

剧中赵盼儿所谓的点茶,是指将茶饼经炙烤、碾磨成末后,投入茶盏调膏,然后以沸水(宋人称“汤”)点注调出泡沫(宋人称“汤花”)的一种茶品冲沦方法。

 

宋徽宗赵佶《文会图》就描绘了一场宋代文人雅士的茶会场景。

北宋时期一个夏日午后,文人学者以文会友,焚香、啸乐、赏画、抚琴,好雅兴!

 

南宋四家刘松年《撵茶图》为工笔白描,描绘了磨茶、点茶、挥翰、赏画的文人雅士茶会场景。

· 斗茶,宋朝最之盛行 ·

说到“点茶”,就不能不提与之相关的文娱活动——“斗茶”。

《梦华录》中赵盼儿与胡掌柜的“斗茶”一幕是宋代最盛行的茶活动,无论是下层社会的市井人物还是上流社会的士大夫,只要有闲暇,都喜欢坐下来,煮水点茶,看谁的茶艺更高超…

斗茶,一斗汤色,二斗水痕,三斗茶百戏…

斗茶是集茶的调制,茶的变化、茶的鉴赏、茶的想象、茶的品鉴于一体的活动。 

斗茶在发展的过程中渐渐增加了斗茶令和茶百戏等环节。

 

 
这一场戏,可谓是借赵盼儿之手展示中国传统非遗“茶百戏”的韵味。
 
 
妙哉!

· 宋瓷,雨过天青云破处 ·

介绍“九九归一”茶那一集,赵盼儿集齐了宫中所爱的九色名瓷,一下子就爆火整个东京城,可见一件名器在点茶中的分量。

\”明越唐,邓耀柴,饶,龙泉,定,至唐以来至国朝,宫中所爱之九色名瓷,尽在于此,配以官家(皇帝)至爱龙凤团茶,岂不是九九归元吗?\”

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其中,青,宋瓷最具代表性的釉色。青瓷杯如玉似冰且能衬托煎茶汤色的绿,其他色泽的瓷器则不能彰显茶色。

· 一香炉,一盏花 ·

在剧中,无论是赵氏茶坊,还是半遮面,店里的茶桌、供台、门口等都放了插花。

犹记得,赵盼儿一出场便是划着竹筏采花归来的优美场景,这些鲜花主要用于赵氏茶铺的插花和清供。

在东京新开张的半遮面更是以青瓷花器搭配当季鲜花,风俗高雅。在街道上,各家各户门口也都摆设着盆栽和植被。

晚上,大家闲下来的时候,三个好姐妹也在亭子插起了花。

按照导演的话说,“因为这植物活着,肯定是有人来管它们,所以你虽然没有看到人,但是你看到这个城市是活的。”
插花,体现出宋人的精神与审美追求,以花拟人、借花抒情也成为了文人墨客表达心境的方式。
在宋朝,插花成为了一种风雅时尚,与点茶、焚香、挂画被合称为\”宋人四艺\”插花、茶、焚香、挂画在《梦华录》中比比皆是,展现了气象万千的宋“潮”文化。
· 宋画,一抹淡墨氤氲之色 ·
在赵盼儿拿着《鹤竹图》去找高观察这一剧集中,出现了很多的名画。从剧情上来看,高观察自己收了不少徐熙的藏品,包括《玉堂富贵图》,目前该画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玉堂富贵图》,画的是满满的牡丹、白玉兰还有锦鸡,取吉祥寓意。
北宋绘画理论家、山水画家郭熙的《秋山行旅图》,是后世山水画学习的必临之作。
盼儿就说用来换《鹤竹图》的两幅画,一是黄居寀《锦鸠图》,他擅绘花竹禽鸟,精于勾勒,用笔劲挺工稳,填彩浓厚华丽;一是关仝的《山溪图》,他是五代时期杰出画家,与荆浩、董源、巨然并称“四大山水画家”。
最值得一提的是,剧中多次提及的《夜宴图》,到现在都还只在台词里出现……后期会以怎样的方式见面呢也是让人期待!

 

如果你也想穿越回宋朝……

· 腰舞,盘鼓舞,各美其美 ·

剧集中还有很多时代背景下的特色,赵盼儿在茶坊遇袭,靠身法灵巧躲过一刀,被顾千帆看出玄机。

顾千帆说“刚才对付歹徒的时候,你躲刀的那一招,出自绿腰舞。”

此时男主演说的是“lǜ腰舞”,按正确读法,应该是“lù腰舞”。

《绿腰曲》《绿腰令》,均出自唐朝,是唐朝教坊司对突厥软舞“璐瑶”的音译,又写成“录要”或者“六幺”。

但不管怎么写,读音都是lù yāo。

《韩熙载夜宴图》中的第二幕,家伎王屋山跳的便是绿腰舞。

在引章前往教坊司看到的舞蹈,则是起源于汉代的盘鼓舞。

表演时地面上置放数个盘鼓舞者踏盘鼓而舞,准确而富有感情地完成各种难度较大的动作技巧。

傅毅的《舞赋》中有极其生动、真切的描写:“⋯⋯于是蹑节鼓陈,舒意自广。游心无垠,远思长想。其始兴也,若俯若仰,若来若往。”

· 横抱琵琶,半遮面 ·

“琵琶不是竖着弹的吗?是我没文化还是剧组没文化?”

对此,历史学家吴钩认为,唐宋时期,琵琶的确是横抱或斜抱的,正如剧中宋引章的弹奏姿势。

《韩熙载夜宴图》中的横抱琵琶,用的还是拨子

· 场景还原,《歌乐图卷》 ·

《歌乐图卷》描绘了南宋廷歌乐女伎演奏、排练的场景。幅画收藏在上海博物馆,也是其镇馆之宝。

画面中九位女伎、一位老乐官和二位女童于庭院中一字排开,手持笛、鼓、排箫、琵琶等多种乐器。

在剧中,引章在在教坊司看到的排练乐曲则很容易让人想到此图。

 

· 《凉州大遍》 ·

凉州大遍是一首出名的曲谱。

大遍是唐宋一种称呼乐曲的说词,遍也就是乐曲的一套,每套大曲由十余遍组成,能够完成演唱各遍的,称为大遍。

翻车了?又好像没翻

看到这细节满满的古装偶像剧,再回到最初的问题,《梦华录》翻车了吗?

开播8.5分以上的古装剧并不多,《梦华录》打破了一个纪录,拿到了8.8分。

不过,当播到15集以后,《梦华录》的豆瓣评分降为8.7分,截至6月17日,分数为8.6分。难道颇受欢迎的《梦华录》也会走“高开低走”的老路子,打破不了这几年绝大部分新剧播放的一个“魔咒”?

我相信不会。

《梦华录》是有明显缺点的,它的剧情开始走偏,立意开始不稳。但很多人也忽视了,在当下S+级的古偶市场出一部扑一部的市场环境里,《梦华录》这部充满诚意的作品,就像是泥里的宝藏一样让观众惊喜。

请继续让我们惊喜下去吧~

图片素材:

小红书@白菜解结制作的对比

微博@电视剧梦华录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