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互联网央企有哪些(解读成都能否诞生一家卫星)

 

 

iPhone13发布前,曾有消息透露iPhone 13系列产品支持低轨卫星通信,马斯克的星链是三家潜在合作商之一。

 

9月15日,苹果正式发布了iPhone 13系列手机,对此前热议和期待的卫星通信功能只字不提,更新力度堪称史上最小,令市场大失所望。

 

早在苹果发布会前,星联芯通创始人兼CEO刘波就向雨前产经观察提出,「我国天通电话已经实现了卫星电话和上网功能,只是速率较低而已。高速宽带卫星手机上网受制于天线能力,暂时不太可能实现,相信苹果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卫星互联网是以卫星为接入手段的卫星互联网宽带通信模式,其本质是卫星通信的重要应用,卫星互联网一旦建成就可以实现全球覆盖。

 

然而,低轨轨道的空间有限,据统计,最多能容纳 6 万多颗卫星,先到先得,抢占空间频率和轨道资源,这是卫星互联网的大国抢跑赛。

 

近年来,低轨卫星在国外迎来发射热潮,主要还是马斯克的SpaceX,截至2021年9月,SpaceX已发射了1791颗“星链”卫星。

 

我国也在卫星互联网赛道上加速跑。

 

2021 年 4 月设立央企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网),从国资委官网目前中央企业名录中,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排列序号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紧紧相连,说星网是「中国第四大通信运营商」并不为过。

 

未来星网会成为电信、移动、联动外的另一个选项,实现无死角、全覆盖的通信。

 

有了卫星通信运营商,还需要卫星设备供应商。

 

由于离地面太过遥远,卫星发射上天后,用户还需要利用专门的地面端设备,才能享受到全球覆盖的卫星互联网服务。地面端产品未来每年可能有百万至千万台的需求空间,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

 

据SIA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卫星产业收入主要仍来自卫星服务以及地面设备制造业。其中地面设备,占比为48.13%;卫星服务占比为45.44%;卫星制造占比为4.62%;而卫星发射服务占比为1.81%。

 

随着奔月探索、天问探火的步伐,我国已发展成航天大国,但在卫星通信系统和硬件设备上,我们一直依靠海外系统和设备来实现组网建设。

 

如果有公司能研发出国产的卫星通信系统和提供国产替代硬件设备,就相当于「卫星互联网中的华为」

 

成都能否诞生一家卫星界的华为?

 

「我博士毕业以后就一直在从事卫星通信产业,从卫星导航一直到卫星通信。多年的从业经历,让我对卫星通信系统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刘波说。

 

刘波是电子科技大学的老人,2003年从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系统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又于2007年考上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系统专业博士,2013年成为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博士后。

 

刘波参与过神通、天通、虹云、行云等多项重大卫星通信系统建设任务,曾任发改委海洋卫星应用示范项目负责人,公司神通、天通终端及芯片项目总师。

 

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提出构建「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重大工程项目,国家对卫星互联网的重视使整个产业开始迈步加速跑。

 

刘波向雨前产经观察介绍道:「刚好赶上卫星互联网概念的兴起,国家很重视卫星通信的发展,我感觉这个产业在未来会有新的机会,于是在2018年我选择创业做卫星互联网。」

 

就在星联芯通创立的同年12月,虹云和鸿雁首星相继成功发射,鸿雁提供全球移动通信宽带互联网业务,虹云以互联网接入为基础功能,能为全球用户提供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综合服务。

 

这标志着我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建设迈出实质性一步。

 

刘波把握住了卫星通信发展的机遇,星联芯通深度参与低轨卫星互联网系统标准定制,现已进入实现阶段。目前部分系统技术验证已经完成,后续发射卫星组网后即可提供服务。

 

事实证明,刘波的创业赶上了好时机,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卫星互联网与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一起并列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

 

星联芯通定位为卫星通信设备供应商,参与多项国家卫星互联网工程标准制定。在资本市场也备受看好,早期就获得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天使投资基金的投资,目前已完成由晨晖资本领投A轮融资。

 

卫星互联网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性工程,成为我国天地一体化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都能否诞生一家卫星界的华为?

 

我国目前仅有3颗在轨运行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还在加速布局基础设施,但我们的高轨卫星技术已成熟。

 

「九天之上有奇兵,通联四海任尔行。遥看星河繁如许,且道东南西北中。」

 

航天人取名向来是浪漫的,天通一号是我国独立设计、自主研发的第一套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成都能否诞生一家卫星界的华为?

 

成都能否诞生一家卫星界的华为?

 

我国第一套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天通一号

 

从国产卫星通信系统,卫星、地面系统、卫星电话,到技术标准、通信协议、交互流程,每个环节都需要潜心探索研究、反复试验迭代。

 

在无数航天人的前赴后继中,我国的高轨卫星国产化已成熟,比如北斗系统替代GPS,实现卫星上的替代。但这还不够,一些地面设备还依赖国外产品,还需要进一步研发地面设备的国产替代。

 

参考卫星移动通信地面设备用户数量,预计 2025 年我国卫星移动通信服务市场可以达到 40.69 亿元,地面设备国产替代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我们从事的是卫星互联网地面设备产业。低轨与高轨齐头并进,努力实现国产替代和解决有无。」刘波说。

成都能否诞生一家卫星界的华为?

 

成都能否诞生一家卫星界的华为?

 

调制解调版卡

 

据悉,星联芯通目前在高轨方面已拥有成熟系列产品,包含通信板卡、调制解调器、卫星便携站等,且自主研发的天路宽带卫星通信系统,产品最高通信速率达1000Mbps。

在天通一号投入商业服务后,星联芯通已推出天通卫星电话、便携终端等成熟产品,已经开始批量出货,加入天通卫星终端联盟,并参与天通物联网标准制定。

在卫星物联网方面,星联芯通成为中国首个卫星物联网「行云工程」核心模组的首家批量供货单位,累计出货2000套。

「我们今年会完成产业化的早期工作,现在很多产品都开始起量销售。明年大部分都能实现量产。」

 

成都能否诞生一家卫星界的华为?

 

「有人说,成都本地企业没优势,这是一种误解,其实成都的卫星产业优势明显。」

刘波解释道:「首先,成都有许多科研院所和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具有人才优势。其次,电子信息是成都的重点产业,这方面成都有明显优势。」

 

「另外,现在成都拥有很多非常优质的创业型公司,分布在卫星通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比如天线、元器件、射频、终端等等,各自的产业链定位清晰。而相对完整和专业的产业配套,使得大家能够更专心的自己最擅长的事情上,做深做精,快速发展。」

 

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的未来科技城将聚焦「AI+航空航天」建设,在卫星互联网方面,重点建设国家级卫星产业研究院等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卫星互联网的一大应用场景就是应急产业,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常有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成都在应急产业方面,已具有一定基础。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地面通信系统均受到不同程度损毁,难以满足通信的基本需求。震中受灾的群众和救援的军民,只能依赖卫星通信手段。在这个背景下,孙家栋院士,沈荣骏院士,呼吁国a家立项建设独立自主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天通一号便是在这个背景下开始论证立项,并依靠国家投入上百亿资金建设而成。a

 

应急产业对卫星通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推动作用。

 

自7月17日以来,郑州市连降罕见特大暴雨,这场千年难遇的大雨淹没了地铁、广场、街道,也让部分重灾地区失去了通讯信号。

 

7月24日,星联芯通技术人员组成救灾支援小队,从成都、新疆两地启程赶赴灾区一线,在临时应急指挥部搭建卫星通信联系点。通过卫星电话、卫星便携站等设备为当地受灾群众、救灾志愿者以及救援部队提供电话、视频、上网等免费通信服务。

成都能否诞生一家卫星界的华为?

 

成都能否诞生一家卫星界的华为?

 

河南暴雨,星联芯通在新乡市搭建设备,用卫星通信为灾区提供通信保障

 

这是卫星通信设备供应商在灾难中行动。于此同时,华为派出187 名工程师前往灾区一线,68 名研发专家远程投入,进行故障恢复、业务迁移、应急方案筹备等,支持当地运营商进行网络修复与维护工作,力保灾区通信网络畅通。

 

刘波坦言:「我们跟华为一样,都是通信设备供应商。」星联芯通看准的是卫星通信地面设备这块大蛋糕。

 

成都能否诞生一家卫星界的华为?

 

雨前对话

 

雨前产经观察:成都目前也很重视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您觉得在这方面还有什么需要发力优化的地方吗?或者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还存在哪些问题?

 

刘波:从历史实践结果来看,区域产业政策对于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我个人非常建议成都持续加大对卫星互联网的扶持和投入,当然成都现在确实也是这样做的。

 

除了出台很多政策以外,我认为可以加大对卫星互联网产业聚集的政策引导,把优质的企业集中起来形成生态圈,特别是在大家都处于中小型创企的阶段,更利于企业分工合作、互利共赢。

 

雨前产经观察:现在商业航天很火,我国目前有超 1.5 万家经营范围含“卫星、航天”的相关企业,但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良莠不齐,对此您怎么看?

 

刘波:良莠不齐的情况很正常的,任何行业都会存在。卫星互联网是一个既传统又新兴的领域,卫星通信本身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事儿,但卫星互联网又存在许多新的场景和商业模式,这就使得它需要更多的人去探索和挖掘。

 

只是我想说,卫星互联网一定不是一个立竿见影的事情,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是三年五年,甚至是更久才会出成绩。希望外部能够对这个行业多一些耐心,而身在其中的人则要踏踏实实的做事,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

 

雨前产经观察:成都把卫星互联网当成一个集中发力的赛道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刘波:三点建议:1.尽早培育,抢先布局未来可期。2.重视产业链覆盖,卫星发射、终端制造、核心模组、应用服务缺一不可。3.重视本地企业,发展根基在成都的优质企业。

 

雨前产经观察:您对科学研究与产品转化落地之间关系的看法

 

刘波:搞科学研究的乐趣在于探索,每天研究前沿性的课题。但是对产业化不会太关注。

后来我们通过做一些重要卫星通信目,必须要面向应用市场。在技术和市场之间总得找到一个切入点,所以我们后来瞄准产业。

要形成一个产业,不能只讲技术,技术只能是一个它的核心,但它不是一个产业化的手段,因为技术只能攻克关键的难题,但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距离。

中国在科技成果转化这一方面,航空航天转化的效率比较高,因为它有很多国家项目可以对接,国家在帮你做背后的支撑。

最终如果我们的企业发展壮大了,我们的理想还是要成立一个专门的研究院,专门做科学技术研究。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