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贴:《短视频十一运营指南》

短视频自诞生之初就是为了填满人们的碎片化时间,信息量密集、表达精炼的内容节省时间,内容重复、仪式感满满的内容打发时间。

当小长假来临时,原本的内容消费模式就发生了变化。卡思数据(ID:caasdata6)发现,分类不同,受到的影响也不同,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同时发生。有的创作者更新和不更新的结果几乎没有任何差别,当然也有的创作者凭借着假期规律实现弯道超车。

如何将运营成本控制在最优?我们综合了以往的数据走势及经验,发现短视频在假期有以下特性:

01

假期观众需求发生了哪些变化?

一般来说,3天假期的数据与平时周末的没有什么太大区别,5天及以上能够满足短途旅行的假期就开始有所变化。

我们的受众在这段时间内有大块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出行,补番,学习,放松等。

旅游类别的攻略指南,影剧评类别的类型片盘点,避雷、追剧指南,包括时间稍长、长尾数据较高的游戏、少儿类别的内容在假期期间具备优势。

且前两类的消费行为主要发生假期前,后者则是假期中。卡思数据去年十一期间的PGC节目报告中,就显示了这一特性:

“短视频领域节前一周播放量小幅增长,十一期间稍有下滑,总体平稳。细分的17个类别中,节前旅游增长50%,影剧评增长30%。游戏、少儿是十一期间仅有2个增长的类别。”(统计周期:2017年9月25日-10月8日)

此外,带动旅游与影剧评类大部分增长的,是腰部类内容,即分类榜单中top50之后,甚至是top100后的节目。这说明,假期期间有大量目的性极强的临时需求涌入,符合用户意愿的主题,以及传播过程中封面、标题上都足以获得流量小爆发。而只要内容精良,解决了观众的问题,那么就有机会获得用户沉淀。

 ▲  图:节目《Hi走啦》去年的国庆特辑  

总之,假期对很多假期属性明显的内容来说存在天然优势。

02

短视频17分类假期表现各不同

假期维持更新意味着需要提前储备内容,加上运营维护与实时互动,这都是需要考虑的成本支出,那么这些投入的收益究竟如何?我们根据假期间的流量获取,将17个分类分成了3组,分别给出多更新、更新与否都可以、可以不更新3种建议。

A组:多更新,提前预备,频率技巧两手抓。

旅游、影剧评、游戏、少儿

上面也提到,这4类内容有着较强的数据表现力,假期间可以投入更多。维持更新是基础,如果条件满足,也推荐在数据表现更好的时段(旅游、影剧评节前一周;游戏、少儿节中)依据热门话题增加更新频率。

旅游类内容可以对几个热门目的地进行多维度的比较,解开观众的纠结。同时,个性化的旅游推荐也是稀缺的优质内容,比如从不同的出行主题出发:散心、打卡、极致体验、伴侣、全家行等,结合时令以及目的地现状,重点满足某类需求。

影剧评类可以按单元(主题风格、观影心情等)来进行总结梳理。经数据验明,如运营得当,《201X年不得不看的恐怖片TOP10》《影史10大经典片段》等盘点类内容总能在假期攀上流量小高峰。

如果没有制作,或已发布过相应的内容,再次编辑发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再看运营方面,可以在社区,标题封面等方面着重运营,给观众一个无法拒绝打开的理由。在微博、B站等社区平台上,也可以乘势做一些转评赞抽奖等小活动,稳固住新来的粉丝。

B组:更新与否影响不大,可节前多更,节后立即复更。

美食、搞笑、时尚美妆、音乐舞蹈、生活资讯

这类内容通常不解决刚需,用户有大量的支配时间时,关于这部分的注意力容易被挤压。这类内容更新可带来与往常差不多的流量累计,不更新也不会使观众就此忘却,他们的消费习惯通常会在假期结束后进行归位,短时间的更新与否不太会影响到内容的长久发展。

当然,这几个类别的创作者可以在运营节点上进行成本优化。比如节前多更新1、2期,假期结束时立即发布新内容,拉回观众的注意力。

C组:可以不更新,更新对节目助益不大。

运动健康、母婴、军事、娱乐、文化教育、科技、汽车

这几个分类无论有没有保持更新数据都会下降,更新仅仅是补偿了部分下降的空间。我们以2017年春节期间的数据为参考(规律基本相通,仅有部分出入),如下图:

 ▲  卡思数据《数读丨春节**,到底值不值得维持更新?》  

那么既然效果多是事倍功半,那么其实可以不用推出新的视频内容,运营方面做好维护即可。如果有突发事件,几句评论也可以让你与观众保持以往的亲密关系,而如果你刚好有相关的内容,就顺势再推广一波,那都是极好的。

总之,节假日是否选择更新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类型的内容,对假期的敏感度 不同。距离今年的“十一”假期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是选择提前准备,利用假期实现弯道超车,还是按正常节奏,避免用力过猛,就看你自己的选择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