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本身的味道,不是味精的味道

自从我开始第一次做饭以后,脑海里总是不自觉的回荡着一句话“好的厨师,是从来不放味精的”,我不记得这句话的出处了,搜索过几次,也都没有找到相关的记录,如果从未出现过的话,那可能我曾经在梦中有过这样的坚持,是属于我自己的坚持。

 

然而至今我做饭也没有放过味精,这不是再说自己做饭有多么高明,但这可能是一种品尝到食物本身味道的最好方法了。

 

味精有什么作用?

 

绝大多数人都知道味精是做菜用的,但很少有人知道味精到底什么情况下该使用,因为多数人的误区是:

 

菜咸了,放味精;

火大了,放味精

水放多了,放味精

味道差点意思,放味精;

……

 

几乎大多数的做菜悲剧即将发生时,味精就出现了,像一个超级英雄,味精竟然有这么神奇?


 

人最基本的味觉有五种,“酸”“甜”“苦”“辣”“咸”,如果你以为是这样,那就错了……

 

味觉指的是直接刺激味蕾产生的感觉,而辣不算,辣味是食物成分刺激口腔黏膜、鼻腔黏膜、皮肤、和三叉神经而引起的一种痛觉。


所以人基本的五种味觉应该是:“甜”“酸”“苦”“咸”“鲜”。


而我要说的就是这个平常可能不被认为基本味觉的“鲜”。



但实际上鲜味早已存在我们的身边,中国古代有很多高汤制品,其实就是用来提鲜的,鲜味是一种复杂而又醇美的味觉,用语言很难描述,但鲜的味道却依盐的分量有很大的影响,盐少的时候,菜的味道仍然令人垂涎欲滴,那就可能是鲜味在发挥作用。

可鲜味却是近些年来才被承认为基本的味觉之一,原因有二:

 

1、在一些定义上西方拥有较大的话语权,而鲜味是东方提出的,以前西方都不承认。

2、1908年鲜味才被日本的科学家提出,不过百年左右的时间。

 

关于鲜味提出和味精的发明还有一个流传甚广的小故事:

 

1908年的一天中午,日本帝国大学的教授池田菊苗下班回家后用餐,当他喝着妻子做的一碗菜汤时,忽然觉得异常鲜美。他仔细检查了一下汤里的菜,发现仅有一些海带和黄瓜,问起做法来,妻子告诉他除了海带和黄瓜外并没有添加别的东西。

 

“这海带和黄瓜都是极普通的食物,怎么会产生这样的鲜味呢?”池田自言自语起来,他认定这汤里一定有什么奥秘,“嗯,也许海带里有奥妙。”职业的敏感使池田一离开饭桌,就又钻进了实验室里。

 

他取来一些海带,细细研究起来,这一研究,就是半年。半年后,池田菊苗教授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在海带中可提取出一种叫做谷氨酸钠的物质,如把极少量的谷氨酸钠加到汤里去,就能使味道鲜美至极。

 

这个叫“谷氨酸钠”的物质,就是后来我们普遍使用的味精。加上味精,就能使得菜肴变的鲜美。


 

我为什么不用味精?

 

1920年左右,此时的味精制作成本很贵,是属于奢侈品的,只有高级餐厅或者逢年过节了才用的起,1923年,上海天厨味精厂建立我国第一家生产味精的工厂,生产味精的时候,采用的是水解法,用小麦为原料,40吨的小麦,只能产1吨味精,而在那个时候你要知道,中国很大部分人可能还在挨饿,直到1964年才研发出发酵生产味精,才解决了成本高的问题。

 

但从高级餐厅走到寻常百姓家里,已经是1976年之后的事情了,那时相继成立了几个味精工厂,其中你我都知道的莲花牌,也是在这个时候成立的,从此味精站在了家庭调味品的主要地位,并且在1992年,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味精消费国。

 

从此味精在中国无处不在,无论是你做菜,还是餐厅做菜,味精不可或缺,而且在口味越来越重的今天,凡是有菜不鲜的,或者不够鲜的,可能就会被吐槽为,这厨师技术不行,但实际上不是厨师不行,可能只是少放了一点味精或者没放味精而已,而味精这么便宜,放多少其实并不会造成多大的成本支出,餐厅很乐意多放一些,这能掩盖住食物不新鲜,或者菜的火候有问题,你知道放多少吗?一大勺,嗯,一大勺就是几十克,用味精那么轻的东西来换算,那可是挺大一堆,这导致有些人过度食用味精产生了恐惧感,传说食用味精会得癌症一类的,但实际上味精是安全的调味品,95%以上都能被人体所吸收。

 

尽管不会对身体有害,但味精却让人对鲜味的要求变的更高了,如果不给予控制的话,现在需要10g味精提鲜,再过10年,可能就需要100g才能满足了。尽管味精成本够低,但100g却早已掩盖住食物本身的味道了,吃的东西,无非只是味精的味道罢了。

 

有些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出现了一些坚持不使用味精的餐厅,但不仅没有受到追捧,反而已经关门了,因为真的没有放味精的好吃,这不是简简单单的厨师技术不好,而是再厉害的厨师也无法抵抗直接加味精提鲜来的轻松,熬了整夜的汤,却不如10g味精来的容易。就像冷兵器时代人人对兵器使用技术以及对身体能力极限的追求,而现在,**时代来了,只要扣下**,管你什么武术,也得倒下,这也是一种传统工匠精神被科技时代碾压的落寞。

 

所以餐厅一家比一家放的多,这也是一种劣币驱逐良币吧。

 

对于我来说,如果每道菜都只能吃到鲜味,未免显的太过单一了,我一直觉的最好的味道是来自于食材与食材之间的相互融合,碰撞而产生的,鲜味也会从**现,而无须外物提鲜。我怀念那些食材本身的味道,未曾被味精所覆盖的味道。

 

这是我不使用味精的原因,也是来自于一个美食爱好者对食材最后的尊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