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驱动的角度来看,为什么选择大于努力?

年前的时候,有次发朋友圈说,数据模型的测算只能用来验证和预测短期事件,长期事件太多变量,无法准确预测。过度依赖数据模型只会产生依赖模型的现实主义,这是一个终极的哲学问题,就像《论语》里面,每次有不同的人问孔子,“仁”是什么?孔子都会给一个“依赖提问者的仁的定义”的答案。哪里有绝对真理,我们所看到的趋近绝对真理的“有效真理”,只不过是有限的真理。

这事儿说的就是数据驱动带来的好处,同时带来的弊端。

先不聊弊端,先简单聊一聊数据驱动的源头 – 数据指标。

数据指标里我们最常见的指标就是,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耳熟能详,但很多时候我们操作总会陷入误区。

定量数据是指那些我们可以跟踪和衡量的数字,比如说各种比分、豆瓣评分等等。因为定量数据可以计数或衡量,所以定量数据全部都是量化的数据,但定量数据的局限是,在企业创业初期数据最为缺乏,因此无法有效使用定量数据。

这个时候就需要定性数据了,虽然定性数据是杂乱无章并且主观的,很难量化,所以只能通过深度采访中获得信息。但也是基于充满主观因素的定性数据,所以我们可以找出来“为什么?”,在这点上定量数据就无法做到。

定量数据只能回答“多少?”。

所以我们在做用户调研时得到的数据,只能用来解答“为什么”,而不能用来直接解答问题。

所以我们在向用户提出问题时,问的就要具体,但又不能带有诱导性。不然得到的结论往往都是误导性的,或者没有什么意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