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101》:那两个半小时,她们到底在哭什么?
01
《创造101》开播以来我原本只是扫过两眼。
因为我不是特别关注这种偶像类综艺节目,尤其是女团,我这种中年人记忆里的女团还是十几年前的Twins和SHE。
现在的年轻人在追什么,我还真的不大清楚。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对这个节目的认知就停留在,节目中有101个各具特色的年轻女生,最终点赞数最高的11个人将会组成一支全新的中国女团。
倒是经常听公司里的女孩子在议论哪个女生很漂亮,哪个女生跳舞特别好之类的,看她们在朋友圈pick这个pick那个,能感觉到这个节目热度挺高,也的确圈了不少年轻的粉丝。
直到第四期节目播出了,朋友圈的评价开始两极分化,除了之前那些还在坚持pick自己喜欢的女孩子的粉丝,也有些人开始觉得没有之前那么好看了,一集节目两个半小时,几乎有一个半小时都是女生们在哭。
晋级了哭。
没晋级也哭。
自己一个人哭。
几个人抱在一起哭。
有些观众觉得有点拖沓和腻烦,也有人觉得,既然是偶像团体,就应该更阳光,更积极一点,才第一轮离开就情绪崩溃成这个样子,非常不专业。
所以我出于好奇也去看了一下备受争议的《创造101》第四集。
作为一个一直不太能理解女生心思和情绪的直男,我看完的直观感受是,可能这期节目的时长稍微长了一点,剪辑节奏也不算很完美,所以比较容易影响观看的耐心。
但我挺能体会那些女孩子的心情的。我并不觉得她们的表现很夸张,或者很“矫揉造作”。
(以下文章部分观点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王文景老师和李世佳老师,感谢二位对本文作出的贡献)
02
首先,可能稍微看过几部影视剧的人都应该知道一个常识,荧幕中的“时间”和现实中的“时间”是各自独立的。
你看完一集四十分钟的电视剧,可能男女主角已经认识了两三个月。
你看完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里面的时间跨度可能是四五十年。
其实真人纪实向的综艺节目也一样。
从第一集到第四集,经过剪辑之后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只有七八个小时,但对于这些女生来说,却已经度过了六七十天。
而这种电视节目又不太能像影视作品一样运用大量的镜头语言和蒙太奇来渲染气氛,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它只能尽可能真实地记录和还原每一个发生过的细节。
女生们的真实排练镜头
但这些细节可能会因为缺乏铺垫而显得不那么富有感染力,不一定能让每一个观众感觉到“共情”。所以才会导致,其实台上的女生们所表达出的情绪明明很真诚,但观众就是觉得好像没有那么感同身受。
这不是哪一个女孩子或者观众的问题,而是二者之间被屏幕阻隔成了两个不同的时空概念,而造成的“信息不对称”以及衍生出的“情绪不对称”。
就比如说比较受关注的杨超越,其实长得挺甜美,实力也很不错的一个姑娘,但是有些观众一直不大喜欢她,觉得她傻傻的,情商不高。
杨超越应该也是知道大家对她的评价,所以在第五期,她问特邀嘉宾马东说:
平时哭对我来说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对着镜头就会像作秀显得幼稚,但是这样的我很快乐,别人又会觉得我脑子不好使,不知道怎么办了。
马东的答案非常有智慧,他说,你不要和镜头为敌,你要和镜头做朋友,因为你无从掩饰,才会给别人最大的了解你的可能性。
其实也就是在鼓励她通过展示最真实的自己,来尽可能地和观众取得最大限度的“共情”。
03
有一个事实是,这些女生所面临的,其实是一般人不太能体会到的,比较特殊的生存环境。
这个环境是极其封闭和高压的。
据参加比赛的女孩们称,她们每天要花费十多个小时来练习基本功,见不到父母,也没什么机会和外界联系,在这种精力被透支的特殊状态下,情绪上的自控力也会明显降低。
在最新一期的节目中,女生们和父母通话时也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情绪宣泄。
像是刚一开口就立刻哭出了声。
因为父母一句特别简单的问候而哽咽。
以及直白地和父母说“我爱你”。
有些观众可能会觉得这些女孩子之间的感情并没有她们所表现出来得那么深刻,毕竟“只是相处了两个多月”,还同时兼具着队友和对手的双重身份,彼此之间的竞争关系必然会很大程度上削弱她们之间的友谊。
但还有一个事实是,也正是她们处于特殊环境下,所产生和爆发出的感情才显得特别强烈。
无论每天和她们朝夕相处的人是队友还是对手,都是她们仅有的情感投射。
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有过类似的感情产生。
像是高中和大学一个多礼拜身心俱疲的军训之后,几乎一个班的同学都和教官哭着抱在一起依依不舍。
像是高三那年的高压训练之下,往往催化出了最多难忘的友谊和刻骨铭心的恋爱关系。
或者我自己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正赶上公司研发的一个大项目上线,我和整个团队一起没日没夜加了一个多月的班,最后项目终于完成的那天,全部门包了一个酒吧,几乎喝空了里面的酒,大家半醉半醒,也分不清谁是谁就抱在一起哭……
如果你也对这些经历还有记忆的话,你应该很容易理解这些女孩子之间复杂又深刻的感情——因为你也曾和她们一样。
04
所以说,作为未来的女团成员,这些女生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甚至有一点失控的情绪,到底是不是“不专业”?
《创造101》的slogan中有四个字,叫做向阳而生,很显然这个节目是希望培养出一批乐观向上,富有正能量的女子偶像。
但有一个问题是,一定是从头到尾冷静沉着,或者一直洋溢着标准化的“阳光灿烂”的笑容,才能算得上是“正能量”吗?
能够坚定地说出“我就是想实现梦想,我就是想红”,算不算正能量?
能够发自内心地尊重和自己同台的对手,甚至和她们建立友谊,为她们的成功而由衷地开心,算不算正能量?
或者说,就是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在所有观众面前真诚地致谢,然后被自己和自己团队的努力所感动,放肆地哭一场,就不算正能量了吗?
如果这就是“不专业”,那么我并不认为,这种“不专业”就一定是坏事——大多数人之所以喜欢101女孩,除了因为她们的高颜值和专业的唱跳实力之外,更重要的在于,这些女团偶像并不是神秘、高冷、莫名其妙“从天而降”的,她们就是从普通人群当中走出来的,喜欢唱歌跳舞,生机勃勃的追梦少女。
可能和小时候的你,有一样的梦想。
她们训练了十几个小时,精疲力尽地大哭的时候,可能就和刚刚加班了整个通宵,只能借着倒杯水的时间流两滴眼泪的你一样。
她们挥泪送别队友的时候,可能就和大学毕业那年在散伙饭上抱着室友失声痛哭的你一样。
她们终于得到晋级的消息喜极而泣的时候,可能就和第一次拿到年终奖,被老板当众表扬的你一样。
她们忍着眼泪给父母打电话,红着眼圈问妈妈“我是你们的骄傲吗”的时候,可能就和一边吃着变冷的盒饭,一边跟父母说“我挺好的,不缺钱”的你一样。
我想,这应该也是很多女生会喜欢《创造101》,会喜欢这一百多个性格迥异各具特色的女孩子的原因。
舞台上的她们,和荧幕前的你,以同样的泪水迎接各自的人生艰难;也在不同的道路上散发出同一种熠熠光辉。
-END-
我是雷斯林,我回来了
【更多精彩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查看】
尊重女性,从少用“被RI”开始
人民看似热爱自由,其实只是痛恨主子
人类是狗的好朋友?不存在的!
回复“晚安”可以看到一篇以前写的发不出来的文章
“性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