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门店,最大的流量入口在哪里?

有一天晚上出去买药,先路过第 1 张图片门店,没有意到它,就往前走 10 米左右,看到第 2 张图片门店,走进去之后发现没有这种药卖了,然后就走出来问了一个摆地摊的人,附近还有药店吗?

他说就在隔壁往前面走十几米,那里有一个药店(第一张图),走近了看,才发现它是一个药店,居然没有开门头头灯,看不清楚,鬼知道这是个什么店呀。

就在感叹,就这样白白浪费了门口路过的人流量(后面路过几次,发现晚上也没有打开门头灯,难道是节约用电吗?估计店长也是缺乏运营流量的意识)。

同时,还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药店门头名字中,把“药”这个字搞得那么小,把品牌的名字搞得那么大。

像图片中的“一心堂”和“泉源堂”,很多时候,一眼扫过去,最多在门头上面停留半秒,估计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是药店名字,毕竟这些药店在普通大众之后,没有什么品牌记忆。

如果问你自己,马上能想起多少家药店的名字?大多数只能想起3-5家,毕竟大脑的心智容量是有限的(也就理解了大多数时候,更加容易记住冠军,而不是亚军,而且第一名获得的关注度会远远大于第二名到第N名的总和)。

再说了,药虽然是刚需,但是不是高频。接触次数不多,人们很难记住你。

当药店在普通大众心中,没有什么品牌知名度的时候,更应该是突出“药”这个字,它代表了品类,与其他品类门店区别开来。

(特别是刚刚入驻一个新小区的时候,大家对你很陌生。)

一个人想买药的时候,更多大脑里面浮现出来要搜索要这个“药店”的关键字,而不是xxx名字的药店,然后视野就快速地扫视一下,周围有没有药店。

如果发现了“药店”两个字,视野就会停下来,注意力就会集中到这个药店的门头上来,然后才有可能有走进这家药店。

如果门店有很强的品牌知名度,那就可以把店名放大,品类放小。

比如,“海底捞”三个字就可以放得更大一点,“火锅”两个字就可以缩小一点。

因为一般在一二线城市大众的认知中,看到“海底捞”三个字就知道是火锅店。

举一个简单的场景:周末你和朋友们在咖啡馆谈完事情之后,准备找个地方吃饭,于是就问大家想吃什么,可能说是火锅,你可能说这个地方我也不熟悉,不知道周边哪家好吃,于是打开美团APP上面去搜索,注意这个时候,在搜索框里面,要么输入品类名“火锅”,或者输入品牌名(海底捞三个字)。

如果大家脑海中没有这么一个品牌名,或者没有说一定要去海底捞吃火锅,那么更大可能性就会输入品类名“火锅”两个字,这样选择性就会更多,然后弹出很多火锅店的名字,接下来再浏览与筛选。

同样,如果一家餐馆没有门头和招牌,那么别人就不知道这是一家什么店,卖什么东西,更不太可能走进店里一探究竟呀。

所以,实体门店生意,可以多研究一下门头的设计,它就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如何更快更准地把信息传达给消费者。

门店门头的“品类”就像美团APP上面的菜单栏或搜索框里面的关键词,这个就是搜索的流量入口。

所以,实体门店的门头,它本质就是一个店的最大流量入口。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